【摘 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一個人的心理需要,家長和學生也不例外。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談談應如何尊重家長、尊重學生,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詞】教育 尊重 家長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75-01
教師只有尊重家長才會讓自己的教育更有意義,才會讓社會認同自己,才會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然后是尊重學生、滿足他們被尊重的需要,才能促使他們產生主體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主人公地位,才會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一 如何尊重家長
我們有時會聽說某某老師被家長告了,家長想反映的問題一定是他認為無法容忍的,或不可忽視的。無論怎樣,反映問題是家長的權利。家長常對老師反映問題,這是出于信任,在接待家長時,首先應表示尊重。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所以應允許家長反映的問題與實際有出入,理解家長看問題存在偏差,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問題的形成大概有以下幾種:(1)孩子說了假話,但是父母缺少了解,對具體情況也缺少分析與判斷;(2)學校應做的工作沒有做好,造成家長不知道事情的緣由,剝奪了家長的知情權;(3)家長與學校感情對立,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所作所為都持懷疑態(tài)度;(4)反映情況是真實的。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應認真對待,讓他們理解。教育中家長都需要被尊重。這樣才會讓全社會認同老師的做法,讓家長理解到老師也是希望孩子更優(yōu)秀。
二 如何尊重學生
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新課改要求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只是責任和義務的不同,在人格上則是完全平等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自主、獨立的意識日益加強,他們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教師給予自己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這種被尊重的需要是與學生心理和生理所具有的特殊敏感性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注意教育學生的藝術,尤其是批評的藝術。作為教師,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做出有損學生人格、傷害其自尊的行為。適度的懲戒不是不可以,它也是一種尊重,懲戒是對學生的錯誤行為表示否定,讓他們感到羞愧、悔恨,從而改掉不良習慣。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先審視自己是否把學生放在了和自己平等的位置。懲罰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合理的懲戒有利于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如果我們明知學生錯了,還在尊重的名義下遷就他們,那是真正的不尊重學生,是對教師職業(yè)的褻瀆。學生需要的是寬容而不是縱容,為師者應把握好“尊重教育”的尺度。
其次,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人說: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似的兩顆沙粒;綠葉如云,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雙葉片。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我們每個人才能成為獨特個體。通常,讓教師倍感頭疼的是學生差異太大。轉化差生是教育者的責任,對個體而言差生可以轉化,但對群體而言是難以轉化的。每個班都會存在差生,更何況,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差,而只是在某一方面暫時落后而已。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就應做到:教學中不應要求學生在各方面平均發(fā)展、成為同一模式的人,而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夠從似乎都差不多的學生中,發(fā)現(xiàn)每個人特有的興趣和愛好、特長和志趣,大膽地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發(fā)展。這正是我們教師需要努力去做的,同時也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一種最好的體現(xiàn)。
再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精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學習,更不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否則只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禁錮他們的思想,甚至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受事物、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要求;尊重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愿望。教師應尊重學生提問的權利,允許學生提出不同于教師的意見,教師不能要求學生的絕對服從;教師與學生的意見產生分歧時要平等地交換看法。教師要耐心聆聽學生講話,即使是錯誤的,也要堅持聽完后再做糾正;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考慮到自己的反對或禁止會引起學生的苦惱和不解,教師可延緩解決這類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對教學進行評價的權利,請學生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多提意見和建議,虛心聽取學生的反饋。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加強師生情感、拉近師生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生機與活力,激勵教師在思想上、業(yè)務上不斷進取,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作為教師,讓自己成為學生的益友,將教育意圖隱含在民主和諧的良好氛圍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 結束語
尊重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品格、一種對人不卑不亢的平等對待,是對他人的人格和價值的充分肯定。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