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手段。因而,在生物教學中重視課堂提問,設計有效性提問,自然成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生物課堂 有效性提問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76-01
近年來,學校一直在積極倡導老師們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模式。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提問,因此,在生物教學中重視課堂提問,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變得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呢?怎樣提問才是有效的問題呢?
一 明確教學目標,精心設置問題,讓課堂充滿生機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這就需要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課堂教學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全面性、質疑性、創新性、時效性。
1.教師的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些學生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全面把握知識內容,分解較難的問題,以階梯式提問形式出現,由易到難,照顧到多層面的學生;并在某個學生回答之后讓其他學生發表看法,從而擴大知識內容,培養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
2.質疑的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思考
在講課時對于一些學生似懂非懂的內容應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深入思考,問題一旦解決,學生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在精神上得到極大的滿足,激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而對于那些司空見慣、學生自覺無疑實則有疑的地方,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設“疑”,以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
3.問題的提出要有創新性
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的延伸是靠提問進行支撐的。提問的繁雜細碎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樹立改革提問設計的意識,就該提到“創新”的高度上來認識。如教學“減數分裂”一課,學生在預習了課本內容后,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想不想現場表演在減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在學生討論、思考后,課堂上開始閃現學生思考的結果,八位同學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4.問題的提出需注意時效性
有經驗的教師,善于抓住時機,把握火候發問,既有知識的運用延伸,又有情感意志和理想的升華指導,往往在特定的時間和背景下產生意想不到的提問效果。
二 優化教學設計,提出有效性問題
在學習中,推敲猜測能力也很重要,因而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聯想,結合實際認識,提高猜測、綜合能力。此類問題有很多,如:(1)劇烈運動后為什么臉會發紅,肌肉會有酸痛感?(2)久置的蘋果很香,但少甜味?(3)發高燒后為什么沒有食欲?學習相關知識前后,讓學生猜測回答一些生活經歷中碰到的現象,更能有效激發啟迪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掌握、應用知識。
三 注重課堂生成,誘導學生善問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提問的能力,在教學中把課堂上的發問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看法,相互交流,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提問”,提高自己觀察現象、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營造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一個敢于提問題的“膽”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自我實現的創造力。學生這種特點主要表現在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與好問,具有自我探索的愿望和表達的沖動。這種好問和沖動往往被老師過度的“組織調控”阻隔。因此教師要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營造一種充滿生機的課堂氛圍——和諧、開放。并將課堂主動權放手交給學生,使學生對未知的知識保持好奇心,主動探索知識、學習知識。
2.激勵學生,給學生一顆勤于提問題的“心”
每個人都希望自身價值被別人發現、肯定。一句賞識性的話,一個肯定性的獎勵,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使他們對學習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打造和諧、優質高效的課堂。
3.引導學生,給學生一個善于提問題的“腦”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綜合素養及教學機智的具體表現,是源于教師、學生、設備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有效的問題,猶如一顆投向平靜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激起陣陣浪花。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善問”、“巧問”,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必然能催生出高效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光輝.生物課堂提問中的點石成金[J].教育交流,2008(11)
[2]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