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檢索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了解了目前西寧市鄉土地理教學發展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在豐富地理教學理論知識的同時,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實踐依據。
【關鍵詞】鄉土地理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83-02
鄉土地理教學是指結合學生所在地區自然、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征,體現人地關系協調發展觀念的一種地理教育過程。它不僅是中學地理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整個學校教育不能忽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環節。
一 鄉土地理教學及其重要性
1.鄉土地理教學
鄉土地理教學是指結合學生所在地區自然、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征,體現人地關系協調發展觀念的一種地理教育過程。《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指出,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構建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學以致用。通過鄉土地理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所在地區的鄉土地理,對該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情況,以及當地建設的現狀和發展的前景獲得基本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通過野外地理觀察、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同時還能使他們受到生動、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它不僅是中學地理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整個學校教育絕不能忽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環節。
2.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要性
第一,鄉土地理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鄉土地理為學生所熟知,又為學生所喜愛,在教學中對鄉土地理知識進行講解,可以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正如布魯納所說:“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適當地選擇有代表性的鄉土地理知識,并讓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模式多樣化,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認識家鄉的景觀地貌。
第二,促進學生對家鄉山水的了解,增強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鄉土地理知識主要包括家鄉的人口、資源、環境、特色工農業、人文和家鄉的變化及發展等。這些都是學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動事實,其遠勝于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音像展現的事實,因而也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家鄉的故土情節,可以激發學生樹立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志向,有助于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
第三,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能力。鄉土地理知識涵蓋了生活中的知識,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既不能把所要講的事物和現象都搬到學生眼前,又不能都前去實地觀察,也不能都靠實驗解決問題。但我們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客觀存在于學生周圍的、為學生所熟知的鄉土地理,就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的理解,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對生活觀察的習慣,加深對地理現象的認識。
二 西寧市鄉土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文獻檢索法、訪談法、觀察法對西寧市鄉土地理教學情況進行了解,發現當地在鄉土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鄉土地理教學不受重視
西寧市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教育文化條件不如沿海地區發達,但卻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未被利用。教師在教學時,也是以口頭的形式大概講解本地區的鄉土地理知識。學校和有關部門也很少舉行本地區的地理教育活動,部分景點對當地人也收取門票,這就阻礙了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學習。
2.缺乏鄉土地理教學的合適教材
要在中學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我們還缺乏適合中小學生閱讀和學習的鄉土地理教材。目前,青海僅有一本宣傳讀本《大美青海》,而對于中學鄉土地理教學沒有專門的教材,編訂教材的工作人員應充分發揮鄉土地理資源的作用,突出編訂鄉土地理教材的實用化,開發鄉土地理教材的多樣化,教材不應局限于課本,地圖、圖冊或紀錄片等有利于鄉土地理教學的都可以采用。
三 西寧市鄉土地理教學的對策
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學條件
由于西寧市地處西北地區,教育條件與中東部地區相比較差。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教育的投資方面。對于這些問題,應加大對教育部門財政的投入,補充教育資源,讓教師和學生充分享用資源;配備教學設施,改善教學條件,如教學器材、實驗室、圖書館等。促進教師和學生隊伍的共同進步,為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2.編寫統一的鄉土地理教材
編寫統一的鄉土地理教材,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具體的鄉土知識點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這樣不僅使學生易于理解課本上的知識,也對自己家鄉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3.強化教師培訓,完善對教師、教學的評價體系
首先,加強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使教師不僅只是掌握課本的知識,也要對鄉土地理知識熟練掌握,提高教師的鄉土素養。其次,對教學評價系統也要進行完善,在期末考核時,也可以適當加入鄉土地理知識的考核,但不計入總成績,主要以考查為主。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相關理論知識,而且對其觀察力、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明海.鄉土地理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8(20):88~90
[3]布魯納.學習過程[M].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楊靈敏.談高中地理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地理教育,2007(3):58~59
[5]邱紅英.鄉土地理教學資源開發和運用舉隅[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12):64~65
[6]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9
[7]蘇筠、王靜愛、陳靜.“鄉土地理”實踐教學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6(4):9~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