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本人深深感到學習寫作文是學生最頭疼的一門功課,每當看到一篇篇胡編亂造、生搬硬套、言之無序的文章,作為老師的我頓時會產生一種負債感,好像欠了學生很多很多……學生寫不好文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不會觀察、不懂構思、不善表達,二是沒有掌握寫作的方法,對寫作文不感興趣,這與教者的關系極大。所以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摸索,大膽地嘗試進行作文教學改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作文教學改進的方法
1.認真審閱,找出閃光點
認真審閱指教師在收到學生的作文后,不能走馬觀花,要逐字逐句地讀認真體會,發現學生作文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優點,找出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鼓勵學生,讓他們都感覺到自己的作文也有成功之處,在他們幼小的心里產生強烈的自信心,讓他們有一種自豪感,對寫作文產生興趣。因此作文教學改進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承認他們的勞動成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大膽肯定、熱情鼓勵
找到學生寫作的閃光點,一定要加以肯定,如:用上特殊符號注明或直接指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心里得到滿足,從而在他們的心里產生“我不錯”“我能行”的想法。這就大大地增強了學生寫作的意識,教師再加以熱情鼓勵,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
3.委婉倡導
當學生興趣正濃,熱情飽滿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有錯誤的地方進行引導,幫助他們走出誤區。例如,寫應用文《表揚》時,教師鼓勵學生:“你若能把做好事的這個人的動作、神態等刻畫出來會更加完美。”或者說:“教師和同學們都愛聽你講所見過的好人好事,因為你講得特別生動。”……學生在講時教師在關鍵處指點,使學生明白如何進行修改,從而又避免了作文修改的盲目性。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變學生“怕作文”為“盼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孩子們帶著興趣走進生活去品味其情趣,然后表達自己的思想,逐步養成愛動筆的習慣。現代兒童心理學認為,小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具體形象為支柱的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過渡。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重視寓教于樂,引發興趣。在低中年級作文教學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等形式,使學生能自覺地進入寫作佳境,讓他們在切實的“需要”下作文;在中高年級,通過競賽、自由作文等形式調動寫作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注意身邊的人、事、物、理、情,從而使學生將寫作視為樂事,樂中求寫,寫中悟樂,這樣作文教學就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教師在作文批改中,及時發現每個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或批語贊揚,或誦讀評論,或全班傳閱,或定期展覽,讓學生在獲得滿足感中作文。
二 作文教學改進取得的效果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的寫作興趣大增,受到表揚或作文被發表的同學,在以后的作文中會把它當成無比光榮的事。沒有受到表揚鼓勵的同學更加努力,都積極主動地邀請優秀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和熱情的激勵,這樣又進一步促進了這部分學生的寫作興趣。當老師再看他們的作文時,已經是經過學生自己刪了又刪、改了又改的成功之作。
我相信,只要教師持之以恒地去辛勤培育,這一株株稚嫩的幼苗,在廣闊的作文天地里一定能開出艷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