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中如何導入新課,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簡明扼要、生動有趣的導入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巧設導語,導入新課。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種導入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讓他們快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 新課導入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114-01
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課導入,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故被稱為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簡明扼要、生動有趣的導語,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同時,還可調節課堂氣氛,變“呆教”為“活教”,變“苦學”為“樂學”。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巧妙導入,以保證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幾種導入方法。
一 故事導入法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學生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學生的注意力會馬上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
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課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桂林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那里的山石、河流、樹木、小橋幾乎都流傳著一段動人、神奇的故事。如父子巖,據說古時有姓龍的父子倆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逼著他們替他趕造一艘大船,用來搜刮老百姓的糧食,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被他搜刮空了,豈不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干。他們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巖洞里。因為沒有吃的,最后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欣賞呢?再聽聽那段神奇的故事呢?”
二 情境導入法
教師在講授新課前,有意創設生動、愉快的意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教授《鳥的天堂》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當你置身于風景優美、空氣清晰的樹林中,傾聽那美妙、動聽的鳥叫時,會有什么感受?”學生閉目遐想,猶如身臨其境,爭相發言。此時,我將話題順勢一轉:“在祖國的南方,有種榕樹,上面棲息著很多鳥。著名作家巴金爺爺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我們講了一個美麗的‘鳥的天堂’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優美的文章吧!”這樣學生就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識信息。
三 巧妙提問導入法
提問是講課常用的一種手段。但如何提問需要學問。既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吃透教材,把握實質,問在點子上,既要避免滿堂問、句句問,又要避免該問而不問,把答案告訴學生。問必須引起學生的思考,講究“巧”字。圍繞課題,設計提問,巧妙導入新課。如教授《綠色的辦公室》這一課時,可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的基礎上提問:“圖中既沒有房子,也沒有桌椅,為什么叫辦公室?還在前面加上‘綠色’二字呢?”這樣揭示題目,巧妙提問,讓學生立即產生急切閱讀課文的心理。
四 猜謎語導入法
教學實踐證明,采用謎語導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講授《貓》這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出個謎語請同學們猜一猜,看誰先猜到。‘八字胡須兩邊翹,開口說話喵喵喵,黑夜巡邏眼似燈,老鼠見它就逃跑。’”待學生猜出是貓后,再板書課題,提問:“人們很喜歡這種動物,你們能說出它的樣子嗎?”指名回答后我又說:“這篇課文寫貓的外表還是寫貓的性格?作者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如講授《我是什么》這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問學生:“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學生們都說喜歡。我接著說:“今天咱們就來猜幾個,你們要是猜對了,老師就把謎底寫在黑板上。”第一個謎語是:“忽然有來忽然無,像虎像龍又像狗,太陽出來它不怕,大風一來它就走。”(云)第二個謎語是:“千根線來萬根線,上接天來下接地,落在水里無蹤影,莊稼見了笑嘻嘻。”(雨)第三個謎語是:“像糖不甜,像鹽不咸,夏天看不見,冬天滿天飛。”(雪)第四個謎語是:“大小珍珠光又亮,噼里啪啦從天降,小孩撿起捧在手,慢慢變成水一洼。”(冰雹)說一個,學生猜一個,學生猜出后,我把謎底寫在黑板上。接著我又說:“同學們真聰明,謎語沒有難倒你們,你們成了猜謎大王。同學們仔細觀察,發現它們跟什么有關呢?今天我們就學習跟云、雨、雪、冰雹有關的課文。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利用猜謎語導入新課,新鮮有趣,課堂氣氛活躍,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探求心理,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倍加關注,起到了以趣促思的作用。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