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高校,曾有招生考試只考語文的設想,也曾有人提出,考語文只需考作文的看法,由此可見,作文在語文中的重要性。確實,作文最能反映一個人的語文水平和能力,語文素養的高低,從一篇作文中就可窺一斑而知全豹。這從現在的高考作文的分值就可以看出。再從作文的實用性來看,也是不容忽視的,時時處處需要應用。然而,長期以來,高中作文教學存在偏重語言、偏重模式,忽視思維訓練;沒有個人獨到的生活體驗,文章乏味,體現不出生活的亮點和人生的曲折。許多學生一見到作文題目,不知如何下筆,對寫作沒有興趣和欲望。這些現象都是作文訓練與寫作的形式單一造成的。為改變這種現象,筆者對多形式訓練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作了一些探索,現整理如下與同行探討,望得到方家指點。
一 加強學習借鑒,進行仿寫改寫訓練
仿寫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一種學習借鑒,它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許多文學大家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也都有借鑒的經驗之談。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在談到自己寫《檀香刑》時,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也曾借鑒了魯迅描寫劊子手的手法,其結構也“引用了傳統小說的鳳頭、豬肚、豹尾這么一種結構”。
名家如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教學中有許多現成的材料可供學生仿寫借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讓學生仿寫第三部分描寫荷塘月色的內容,不論哪位同學都有月夜美景的記憶;賈平凹的《我的小桃樹》是一篇滲透著作者人生感悟與人生追求的散文。該文飽含深情、含蓄雋永,透過小桃樹不平凡的經歷,寫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桃樹、李樹是農村學生房前屋后司空見慣的事物,同樣可以書寫自己的觀察與感悟。
同樣,教材內容許多都可以用來進行改寫。改寫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是借景抒情的絕好范例;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是鄉村家庭和諧生活的真實寫照。通過這樣仿寫古詩的形式來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流暢性和創新性。
二 因時因事組織各種作文競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各種節日是學生最關注的,節日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時事熱點,學生的關注度也高。最關注和最喜歡的事物,也是最熟悉的事物,把它納入作文訓練,學生就會有話可說。如可利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也可利用國慶節、建黨節、教師節等特殊節日舉辦作文競賽。我曾在汶川地震周年之際組織以“汶川地震周年祭”和去年釣魚島事件在有的城市舉行反日活動時以“釣魚島與愛國”為主題的競賽,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聯系生活,細心觀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感悟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仔細觀察社會生活的動態,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許多美好的東西時時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如父母恩情、鄰居深情、師生感情、同學友情,常因為司空見慣而被忽視。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楊紅櫻說過:“關注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小事兒就是我寫作的秘籍?!彼摹杜沼洝贰ⅰ赌猩沼洝?、《五·三班的壞小子》、《漂亮老師和壞小子》、《淘氣包馬小跳》系列都是校園系列的佳作,無不是悉心觀察校園生活的結晶,在學生、老師和家長中引起了巨大反響。楊紅櫻說,出現在作品中最多的就是淘氣包馬小跳,馬小跳就是她教過的學生??梢?,朝夕相處的人,耳熟能詳的事,或是自己做過的夢,都可以成為作文極好的素材。莫言在回憶自己的成名之作《透明的紅蘿卜》的創作時說:“這篇小說實際上得力于一個夢境。我醒了以后馬上對我的幾個學生說,我剛才做了一個夢,我要把它寫到小說里去。后又調動了自己少年時期的一段生活經歷寫成的?!?/p>
社會生活可謂千姿百態、包羅萬象,雖然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但能利用電影、電視劇等來補充延伸。可以組織看電影、電視劇,并帶著寫作的任務去觀看,都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梢酝ㄟ^較短的某一集來改寫,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讓他們懂得觀察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時,一定要留心細微之處,多角度、多方位地審視、感受、體驗,尤其是瞬間的細微變化。多看、多寫,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四 組建文學社、記者站,創辦班級小報進行實戰演練
各種社團是學生最喜歡的團體,作為學生自身的組織,他們在一起放得開、談得來,是最能培養和發揮學生特長的地方。組建文學社,把愛好文學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文學,交流心得,最有利于促進和提高文學的鑒賞能力和作文水平。成立記者站,選拔小記者,對校園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先進人物、各種活動、突發事件進行采訪報道或及時評說,有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辯證的分析力、對善惡的判斷力。由文學社成員和小記者編輯小報,由其他同學共同參與,選刊優秀作文、校園短訊、時事短評等作品。當他們的作品發表在小報上,他們就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愉悅的程度決不會低于獲獎受表彰的愉悅程度,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就會把寫作變成一種主動參與的行為,寫作的水平和能力就會自然提高。
總之,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多種形式的作文訓練,切忌一成不變地用高考模式布置作文訓練,否則將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鼓勵和引導學生全方面、多角度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不斷嘗試新的寫作方法,進而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