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珍視學生對文本的不同認識和感受,并精心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體驗中有所收獲,享受閱讀的樂趣。
一 創設閱讀情境,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心境
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讀者的心境與閱讀的效果緊密相連。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閱讀活動前,要創設有利于閱讀學習的情境,讓他們在積極閱讀的良好心境下解讀文本。
根據閱讀需要,在課堂教學的導入或過渡環節,教師巧妙設置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如,學習《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時,我先給學生介紹從課外搜集到的有關沙漠的知識,接著設問:“沙漠里還會出現一些類似于妖魔鬼怪作祟的現象,是什么呢?”然后再組織閱讀。學習《活板》時,我從古代四大發明談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再設問:“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不想了解古人的聰明才智,想不想知道古人是如何造字的,想不想自己也成為小小發明家?”使學生在疑問的刺激下啟動閱讀興趣。
二 巧妙啟發設疑,讓學生產生閱讀探究的需求
“閱讀期待”是讀者內心所預想的情境,構成一種綜合的閱讀要求和欣賞水平。語文教師要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讓他們產生心理上的閱讀需求。
如在解讀文本前,引導學生根據標題、作者等信息推想課文內容、主題等,以激發他們的探究心理。學習《孔乙己》一文,我就引導學生設想:“孔乙己是何許人也,他父母為何給他取這個名字?這個人是不是成就了不凡的業績,作者才會寫他?這個人物是虛構的嗎?”“魯迅筆下的這個人物究竟是怎樣的?魯迅曾說他最喜歡的人物是孔乙己,這是為什么,難道這個人有三頭六臂?”從閱讀材料出發,設置這些問題,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開啟他們的思維。
三 設置導讀問題,讓學生成為研讀的主體
新課改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導讀問題,指導學生研讀,使之成為閱讀主體。如初讀文本前,指導性問題可以指導學生整體感知,內容涉及課文主題或主要事件事實,回答時語言簡潔即可。如教學散文《藤野先生》,可以指導學生將事件、人物、作者感情三者綜合成一個整體去把握:(1)閱讀“我”與先生分別的部分,找出體現兩人分別時情感反應的語句,想想“我”和先生之間是怎樣建立起深厚情誼的?(2)閱讀深切懷念先生的部分,找出“我”評價先生的語句,想想“我”與一個日本老師為何會有如此深厚的情誼?(3)為什么“我”特別敬重一個沒有民族偏見的老師?從這三個導讀問題,為學生確立了研讀方向,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研讀,環環相扣,有利于學生循著問題不斷獲得新的閱讀感悟。
教師要及時介入學生的閱讀活動,善于評價、總結、拓展,當導讀問題呈現給學生后,要根據教學環節進行有效點撥。通過點撥,引導學生把握基本信息,了解主要內容;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分項研究、整理歸類;引導學生精讀某些重點句段,對語言進行品味揣摩;并適時點撥學生遷移已學的技能與知識,形成能力,力求有所創新。
四 有效指導自主閱讀,讓學生充分體驗過程和方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以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首先,教師要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體悟到閱讀的趣味,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我在教學《柳葉兒》時,先指導學生初讀課文,鼓勵他們交流閱讀感受;再讓學生細讀課文,強調理解感情基調,引導他們思考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苦”與“樂”;第三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強調欣賞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領會其中豐富的情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并交流。到這一環節,學生基本上消除了與文本的距離感,已基本完成了對文本的閱讀、感知、理解。最后,再讀課文,強調評價。在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了滿足的基礎上,讓他們談感想,他們自然而然談到:體會到了饑荒年代的苦難,體會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節約糧食等。這樣,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讓他們自主探究、親身體驗,在感受中理解,在理解中欣賞,在欣賞中評價。
其次,在學生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不少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如:文中開頭部分“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一句有什么作用?其中“衣冠整齊”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再如:文中為什么多次出現父親總是重復他那句永遠不變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此句表明什么?為什么這樣來寫?我再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研讀,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并進行創造性地閱讀,在探求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從優化學生的閱讀心理出發,努力把學生的閱讀狀態調整到最佳;運用教師的智慧,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展開課堂閱讀活動,尊重學生的體驗感悟;加強指導點撥,讓學生從閱讀活動中學到技巧,形成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實現優化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