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高中學生數學思維障礙成因進行分析,并找出了適合于絕大多數高中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思維習慣,為將來學生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學生 數學思維 障礙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144-01
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數學學習思維。通常來說,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題,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而這個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但是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學生會發現有很多困難,不是這些問題有多么難,而是學生沒有在數學學習中形成慣性的數學思維模式,學生的數學思維存在著障礙。因此,分析高中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成因,有助于提高數學中的針對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
一 高中生在學習中無法形成數學思維的原因
學習是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學習要通過對已知熟悉的內部認知結構,對外部新吸收的信息進行整理,并形成一種易于掌握的形式再儲存在腦中。學生在反復的學習中,從原有已經了解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最熟悉的知識來歸納成新知識,讓新舊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產生化學作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使得原有的結構發生分解,重新組合后形成新的數學結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掌握好新的知識。而數學思維方式并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形成的,其原因和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有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為了應付考試,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按照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有時會忽略學生對于數學思維的困難之處,按照傳統的思路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后解題時感到不適。而在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的關系上,老師教導的很多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不同,這也是源于從初中到高中所接觸的數學內容難度跨度過大造成的。
二 高中生數學思維障礙的具體表現
其實高中數學思維障礙形成的原因十分相似,但學習思維方法和習慣也因人而異有所區別,所以經過對高中生數學思維障礙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后發現,高中數學思維障礙的具體表現有:(1)數學思維沒有深度;(2)數學思維因人而異;(3)不夠積極的數學思維定勢。
1.數學思維沒有深度
學生對于一些基礎的數學概念及原理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應深刻的理解,很多時候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上,不能做到擺脫具體的概念形成抽象的思維能力,所以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只是片面地掌握數學概念,沒有全面地認識到數學的整體思維。因此學生在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時,也只是用傳統的數學思維模式進行思考,缺乏多樣化的思維能力,在探索數學問題上沒有試著尋找其他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是注重得到最后的答案。
2.數學思維因人而異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同,所以在對待數學的態度上也有所不同,其思維方式的鍛煉也因為平時數學練習題鍛煉而有所不同。所以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沒有抓住問題中的隱含條件進行深入研究,常常只停留在問題表面做文章。而學生面對同一問題時,其認識、感受因人而異,導致在數學學習上易發生偏差。
3.不夠積極的數學思維定勢
對于高中生來說,數學是從小到大都在學習的科目,其解題經驗也相當的豐富。因此很容易造成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形成固定而傳統的解題思路。學生對自己在數學解題思路想法上也深信不疑,很難重新接受新的思維方法,這也就造成了思維的局限性,不能根據新的問題作出靈活的反應,甚至很多時候因為思想不積極,影響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 解決高中生數學思維障礙的方法
老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問題、結論、條件進行發散性的培養,以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帶動其他品質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啟發,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法或對提出質疑的意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在例題演示中,變換條件和結論的位置,轉變學生的解題思路,以便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同時在講題中,故意設置陷阱,在提供給學生的解題思路中出點差錯,改變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能更好地掌握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在大量的題海戰術中,嘗試讓學生自己歸納知識點、考點,然后編制測試卷并給予解答。數學不僅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且還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所以總結學習體會和解題心得也很有必要。在總結中改變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在數學運用中讓思維更加敏捷。
四 結束語
高中數學老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讓高中數學教學更加科學化。將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放在最基礎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從數學學習中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而這種思維方式對于學生將來更高強度的學習或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有著積極向上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沈海斌.論高中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J].河池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