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要求物理課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這就要求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課程改革后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問題,有許多教育前線的教師已經在使用多種方法提升課堂效率,筆者多年從事物理教學工作,對提升課堂效率略有經驗,本文擬從以下幾方面作一探討。
一 注重情境教學,吸引學生
物理課并不是非常有趣的課程,甚至有點枯燥乏味,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對其產生興趣,因而教學中應注重創設適合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情境,這有助于吸引學生,以興趣入門,自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講摩擦力時,我指定一個成績一般的學生表演“一紙托千斤”,將一定直徑的鋼管一端用紙密封,并在鋼管中裝入細沙,把一木棒放在鋼管另一端,木棒上可支撐幾百斤的重量,學生感到很好奇,我順勢引入摩擦力進行講解,因為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因而每個學生聽得都非常認真,這就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師生都感覺愉悅,課堂教學有效性明顯提高。
二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的困難但在學生能力范圍內的,需要學生自己努力克服的學習情境。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教師全面把握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提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自覺和主動的地位,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研究的問題上來,當然教師也要相信學生有能力解決問題,勇于把大量的課堂活動直接給予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課堂,并把課堂所學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 創設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指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形式下,適時分小組學習的形式,以改善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教學模式,構建全班教學、小組集體合作學習、學生個體學習的教學動態組織系統,通過師生、生生的多項互動交流,使每個學生均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合作學習模式既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的學習心得,又能使學生養成注意聽取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合作學習無形中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這可淡化學生之間的對比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形成健康的競爭意識。鑒于合作學習模式有諸多優點,建議在教學中,物理老師能盡可能地創造合作學習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 實現教學行為多樣化,避免單一
在教學中,教師一般傾向于選擇自己熟悉、可控程度高的教學行為,因此教師的教學行為往往表現出一種習慣性,這就使部分不適應這種教學行為的學生可能成為“邊緣學習者”,因而在教學中,為照應每個學生的獨特性,我們有必要使教學行為多樣化,多樣化的教學行為不但可給有不同需求的學習者提供適合的學習條件,而且可減少“邊緣學習者”的出現。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教師慣性化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積極性、思維參與水平之間總是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即學生會以某種相應的行為去對應教師的某種教學行為,結果是即使優秀學生所能達到的最大發展水平也是相對確定的。因而教師必須改變其教學行為,方可激活師生的創造性。
五 信賴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做
教學中,很多學生的依賴心理很重,他們碰到難題,不去主動思考而是放下,有的甚至直接去抄襲別人,這可能與當今父母什么都一手操辦有關系,但我想這與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脫不了干系。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保姆式的教學,面面俱到,沒有放手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便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想著老師會公布答案,無須自己探索。常常會有教師面對那一張張令人無奈的物理試卷嘆息:這個問題我已經講了多次了,例題也講過了,為什么還做錯?因而,我們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講課時應盡可能地給學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鼓勵他們主動、獨立地思考問題,引導他們尋找答案,而不是簡單地送給學生問題的答案,應透過答案引導學生尋找學習方法進而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六 有效運用課堂評價
教學中,很多教師對課堂評價很是隨意,其實不然,高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敏感期,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影響學生一天的情緒,甚至影響他對你所教科目的興趣,課堂評價尤為重要,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因為課堂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功能,教師積極的評價可幫助學生克服質疑的心理障礙。評價是為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的智慧火花,適時適度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嘗到獨立思考帶來的成就感及愉悅感。
總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哪一種方法,都無一例外地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的習慣,并把自己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