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對于兒童終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農村兒童來說,學前教育對他們的人生發展尤為重要。良好的學前教育對農村兒童的幫助更大。要主動利用多種措施和多部門合作保證學前教育覆蓋所有兒童并特別將資源傾向農村兒童;采取經濟措施,增加政府投入,采取直接手段和間接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為農村兒童家庭提供經濟支持;帶條件的現金轉移,如有的國家根據兒童幼兒園出勤率提供帶條件的現金轉移。
【關鍵詞】農村 學前教育 政府 責任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168-01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都出現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如政府重視學前教育等,要抓住這一可貴的時機,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學前教育的發展要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基層特別是縣(區)政府的努力,結合各自的實際,促進學前教育發展。
一 當代農村學前教育管理的政府責任缺失
1.教育投入太少
有調查表明,多數國家對早期教育的投入占教育總投入的平均水平大約為3.8%,而我國學前教育經費,一直在全國教育經費總量的1.2%~1.3%徘徊,有十多個省份的幼教經費只占1%。經費投入不到位、師資隊伍不健全、體制機制不完善、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很多兒童尤其是農村兒童無法進行學前教育的主要原因。
2.負擔太重
現在大多數孩子自進幼兒園就參加各種輔導班,累得不行。的確,這是成千上萬幼兒家長的共同心聲和期盼。“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讓許多家長困惑和不滿。一些幼兒園借“雙語班”、“藝術班”、“蒙臺梭利班”之名,行亂收費之實,不僅有違孩子的成長發育規律,也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3.入園難、入學難
不論是生育低峰還是高峰,都對教育規劃和管理提出了挑戰。對此,教育部門應當以戰略思維,未雨綢繆,早做規劃,從容應對,立足于長遠,著眼于可持續發展。如果臨時抱佛腳,只管當下,短視行為,那么入園難、入學難的現象在所難免。
二 當代農村學前教育管理的政府責任有效措施
1.確保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的投入
學前教育的屬性基本決定了政府應成為學前教育經費籌措的主題,應出動承擔起相應的公共財政責任。但通過調查數據發現,我國對于財政性投入當做學前教育的經費一直很少,這不利于學前教育的發展。
2.縣、鄉鎮兩級共同籌措學前教育經費
在我國,學前教育管理制度一般實行的是“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模式,尤其在農村,學前教育經費籌措的責任主體主要是在縣和鄉鎮政府。可是,在現實中我們發現,很多縣級政府往往將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責任往下傳達轉移到鄉鎮或村鎮,縣級政府自身并沒有履行到應有的義務和責任,所以,導致財權和事權的不統一,也進一步導致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寸步難行。
3.完善管理體制,加強調控力度
從目前看來,我國的農村學前教育現狀處于一片混亂,擺在我們眼前亟須解決的是關于制訂和探索新型的科學管理機制的問題,我們必須加強政府對于學前教育的管理力量,健全管理機構,同時實現管理及服務的一體化。另外,政府要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審批及責任監管,要對民辦幼兒園加強管理及引導。不管是政府管理人員還是幼兒園領導都應加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和認識。政府應對民辦幼兒園的資助做到統一由教育行政部門歸口管理,這樣能加快審批、便于管理。統一協調將自收自支系統舉辦的幼托機構進行調整,調整為屬地管理或移交到當地教育部門進行管理。
4.維護教育公平,搞好辦學導向
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公平,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教育職能在學前教育階段的界定應體現公平,以公平優先,同時還要兼顧效率。政府應保證每一位兒童都能上學,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尤其是對于困難兒童,政府更應多加照顧,讓這些兒童有學上并且還能上好學,實行優先扶持策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平等。所以,針對此類現象,應建立起以政府為主、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共同資助弱勢群體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讓所有的兒童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格。政府更應加強對農村弱勢兒童的學前教育,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讓學前教育惠及所有的農村兒童,并且為每一位適齡兒童提供更優質的學前教育,應充分發揮學前教育的補償功能,這樣才能維護和實現學前教育的公平與公正。
5.加強質量監管,完善服務體系
教育部門應樹立起全面的學前教育質量觀,狠抓教育質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善幼兒園管理混亂及教育質量滑坡的現象。同時,建立教育質量檢測及評估標準,對于出現問題的一方應嚴加指責并批評改正,建立質量管理及問責制度,使學前教育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 小結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幼兒教育事業隨著基礎教育的發展,無論在數量和教學質量及管理方面,都有快速的發展和提高,體現了啟蒙教育的特點,為小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生蘭.學前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鄭健成.學前教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