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永定縣實驗幼兒園傳承、發揚客家土樓文化精髓之“合和精神”,重視教師和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通過師師合作、師幼合作、幼幼合作、家園合作等層面,創造“合作、和諧”的校園文化,彰顯“合和精神”的文化底蘊,有效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為實現園所、教師、幼兒的可持續性、科學性、穩定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 合和精神 土樓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169-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改革發展要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學校優良傳統的真實反映,是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體現,更是凝聚和團結師生共同實現辦學目標的精神動力。
作為一所發展態勢強勁的福建省示范性幼兒園,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確立了打造“海西山區一流幼兒園”的名校品牌發展目標。只有堅定不移地走文化內涵之道路,名校才能越辦越有特色,越辦越有品位。因此,永定縣實驗幼兒園一直在提升校園文化內涵、促進師生全面發展上下大工夫。結合永定縣是世界文化遺產——土樓的故鄉的園本實際,永定縣實驗幼兒園將客家土樓文化之“合和精神”融入園本建設與發展中。
所謂“合和精神”,是指合作精神、和諧發展,它是土樓文化的精髓。客家人南遷而來,靠的就是“合和精神”,全樓人密切合作、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客家人與原居民融為一體。永定縣實驗幼兒園在對本土優秀文化的傳承中,注重發揚“合和精神”,以“合和精神”為校園文化底蘊,重視教師和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通過師師合作、師幼合作、幼幼合作、家園合作等途徑多層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培養師幼合作精神,促進師幼共同發展,園所和諧、快速發展,打造濃郁的“合和精神”校園文化氛圍,形成“走近土樓”文化教育活動這一鮮明的辦園特色。
永定縣實驗幼兒園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上:第一層面是:師師合作,表現為教師團隊合作精神建設;第二層面是:師幼合作、幼幼合作,表現為構建積極的師幼互動關系、幼兒的合作教育;第三層面是:家園合作,表現為家園共育,提高教育實效。在園所發展中,“合和精神”正以理念形態和實踐成果發揮著巨大的驅動力和凝聚力,鼓舞全園師生、家長為創建名校而不懈努力奮斗。
一 發揚“合和精神”的根本——師師合作
合作的教師培養合作的幼兒,教師之間的合作是傳承“合和精神”的根本。永定縣實驗幼兒園將教師發展目標確立為“敬業、專業、勤業、合作”,樹立幼兒園是大家庭,“合和精神”是這個大家庭的支柱觀念,要求教師在校園文化“合和精神”的傳承中,注重運用教師自身的合作行為熏陶和影響幼兒。因此,永定縣實驗幼兒園通過開展園本培訓、團隊活動、外出學習等,不斷提升全體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園本培訓建立合作型團隊,實踐“合和精神”,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如開展“一課三研”園本培訓,以年段為單位開展教研公開觀摩活動,每位成員共同參與本年段公開觀摩課題的選題,經共同分析教材后,初定課題的目標及施教方法、實現目標的途徑,推選一位最適合所選課題的執教老師開始“一研”,“一研”活動結束后立即組織教師進行評課,共同分析教學的適宜性和不適宜性,再進一步調整活動設計及教師的教育行為,然后繼續開展“二研”、“三研”活動,驗證教材教法,集中全年段教師的集體智慧,將課題以最成熟的狀態向全園教師公開觀摩。在選題—試教—評課—調整—驗證的年段教研全過程中,教師樹立有效合作、合力制勝的信念,提高本年段所選課題的實效性,強調了年段成員的集體智慧及貢獻。在合作中,引導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樹立主動溝通的意識,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在研討中每個教師都主動融入團隊,以整個團隊為榮,并積極尋找團隊成員的優點并進行學習,通過比對了解并克服自己的缺點。“一課三研”的教研過程,真正提高了永定縣實驗幼兒園教研活動的質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更重要的是,教師們通過不斷地合作與分享,形成了彼此團結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圍,為構建“合和精神”校園文化搭建了平臺,同時教師專業化水平在“一課三研”的過程中飛躍發展。
在文體活動中打造合作型團隊,發揚“合和精神”。如結合節日或大型活動,有意識地以團隊為小組組織開展活動,或是3~5人的小團隊,或多人的大團隊,設置“抬轎子”、“幸福傳遞”等游戲,游戲環節包含在看、聽、交流、分享、合作中,隊員必須在盡自己本職的同時與團隊成員協同合作,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團隊游戲任務,從而讓教師們切身感受合作的樂趣和重要性,合和意識在隊員心中油然而生,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合作精神,自發地融入到“合和精神”校園文化建設中。
組織團隊外出學習,以“合和精神”實踐“合作中學習”。“合和精神”的建設,還要求教師始終自覺學習、主動交流、積極溝通。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積極創設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盡可能以團隊形式安排骨干教師參加省內外各種培訓班,并由參加培訓的老師交流探討后,將學習的精髓帶回并對全園教師進行培訓,實現“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通過外出學習,擴大了教師的知識面,促進了教師間的互動互助,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創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推進了“合和精神”的校園文化建設。
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樹立“大合作”精神。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積極主動擔負本縣幼兒教師崗位培訓、成果推廣、教學展示等任務,在教學經驗和玩具配置等方面大力支持鄉鎮幼兒園,并開展了對社區0~3歲兒童家庭的早期教育咨詢活動,共享優秀資源,促進本縣幼教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承擔對本市部分幼兒園的示范工作,加強與縣域、市域幼兒園的合作,促進“合和精神”不斷升華。
教師是園所發展的根本,是校園文化最基本的載體和實施者,通過培訓交流,在各種形式的“師師合作”中大力發揚“合和精神”,創設“合和”氛圍,有效地加強了教師間的合作與溝通,實現團隊的整體優勢和優勢互補,打造了合作和睦、和諧發展的高素質教師團隊,從教師的層面推進了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的校園文化建設。
二 發揚“合和精神”的路徑——師幼合作、幼幼合作
土樓所傳承下來的合作、互助、和諧等思想是客家人的傳統美德之一,這對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無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教材。一廂情愿的灌輸構不成教育,單獨的幼兒學習構不成教育。因此,幼兒的學習是幼兒和教師之間建立一種積極有效的合作、互動,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學習活動中,存在無數的教師與幼兒合作或是幼兒與幼兒的合作教育契機,永定縣實驗幼兒園注重利用一切合作教育契機,發揚“合和精神”,以熏陶、培養幼兒,健全幼兒人格。
永定縣實驗幼兒園教師深刻認識師幼合作的重要意義,明確自己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并有意識地以良好的合作意識、藝術的溝通技巧去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快樂,培養幼兒形成善于合作的行為習慣,提高教育水平。(1)創設和諧愉悅的精神環境,它是師幼合作的基礎。在班級環境創設布置時,通過為幼兒創設喜歡的區域、溫馨的“談話屋”等場景的方式,營造支持、理解、關心的心理氛圍,在學習、游戲中通過談話、討論等活動創設教師與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建立合作學習的良好常規。(2)教師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理解他們的行為,及時捕捉教育時機,在與幼兒的合作中,讓幼兒主動學習,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生活的興趣。
現代社會講求的不僅是個人的才能,更講求集體的智慧,講求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合作。因此,合作對于幼兒個體全面和諧的發展十分重要。加強“幼幼合作”,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交流,也是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發揚“合和精神”的途徑之一。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永定縣實驗幼兒園通過分組、分區域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交流合作的機會,從小培養幼兒友好的合作行為。如為使幼兒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讓幼兒自帶心愛的玩具到區域中,并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紹給同伴,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讓幼兒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在分組游戲“超市”中,要求大家一起協商分配角色,分工合作游戲任務,遇到矛盾時,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在桌面游戲中多提供一些需要合作的材料和主題,在體育游戲中多提供兩人以上合作的玩具,如沙包、拋接球等;當玩具或游戲器材不夠時,可互相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自己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可主動找小朋友合作協助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境,幫助幼兒逐漸在合作活動中形成合作意識和合作習慣,體驗分享的快樂。
通過在良好的師幼合作、幼幼合作氛圍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的路徑,讓教師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讓幼兒學會主動合作,有效地傳承了土樓人的合作精神,師幼之間“合和精神”一覽無遺,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洋溢著合作精神,形成了和諧的教風、學風與園風,凸顯“合和精神”的校園文化底蘊。在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每位教師、每位幼兒都能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 發揚“合和精神”的拓展——家園合作
因幼兒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幼兒及幼兒家長的特殊性,園所的發展不但與教師、幼兒息息相關,還要與家長的合作緊密相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發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迫切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參與,家園和諧的合作關系因此顯得尤為重要,成為推進“合和精神”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在家園互動工作中,永定縣實驗幼兒園一貫提倡通過家園合作提高教育實效。首先通過多形式地組織家園合作活動,不斷豐富家園合作活動的形式,把“合和精神”有機地融入活動中,讓家長親身感受本園的校園文化。如開展家長參與的親子課程、親子游戲、家長助教等,把家長帶進幼兒園的課堂,完成教學活動。其次,創設教師與家長合作學習的平臺,如開展家長開放日、家委會,開設家園交流角等,活動中家長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在觀摩、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真正產生合作教育的意識,實現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通過各種家園合作活動的開展,家長感受到了濃郁的“合和精神”校園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的熏陶、感染下,家長以積極合作的態度,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主動參與幼兒園各項教育教學,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如主動協調與社區各單位的關系,為幼兒園開展參觀、共建、大型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宣傳永定縣實驗幼兒園教育理念、辦園特色活動、學校文化,提高幼兒園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的知名度;主動為主題活動、教研活動提供教育資源,或參加助教活動等,積極主動配合完成教育任務等。通過合作和諧的家園互動,使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的校園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古人云:“人心齊,泰山移。”幼兒教育也一樣,需要教師、家長及幼兒的積極參與合作。在建設“海西山區一流幼兒園”進程中,正因有“合和精神”強有力的推動,永定縣實驗幼兒園積淀、孕育了深厚的校園文化,各部門、各參與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校事業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當然,強調“合和精神”并不反對個性發展,但個性發展必須與團隊的目標和行動一致,要有整體意識、全局觀念,要考慮到整個團隊的需要,并不遺余力地為團隊目標共同努力,當個人的聰明才智與團隊的共同目標一致時,其價值就能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不斷深化的師師合作、師幼合作、家園合作,彰顯了永定縣實驗幼兒園深厚的“合和精神”文化底蘊,多層面地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合和精神”引領永定縣實驗幼兒園向“建設管理科學規范、教育科研領先、辦園特色鮮明、幼兒全面發展”的辦學發展目標快速邁進,為實現園所、教師、幼兒的可持續性、科學性、穩定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向“名校品牌”邁進了一大步。
參考文獻
[1]李偉英.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促進學校內涵發展[J].廣西教育,2008(31)
[2]石奕龍.福建土圍樓[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
[3]徐蔚、曹雁.努力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0)
[4]郭志坤、張志星.東方古城堡[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