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手機的功能從傳統的通話和短信擴展到了無線上網、視頻拍攝等各個方面,手機已經不僅是一種單純的通訊工具,更成為了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學生在享受智能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由此引發的“手機依賴”問題已對大學生自身學業、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將“手機依賴”所帶來的危害、為什么會形成“手機依賴”、怎樣避免“手機依賴”的形成、“手機依賴”形成的心理因素及“手機依賴”的干預和對策等知識向大學生普及,引起其重視,以便讓大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處理“手機依賴”這個問題,防患于未然。
【關鍵詞】大學生 “手機依賴”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03-02
當今社會手機已經全方位地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之中。特別是隨著“3G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將一種“新鮮病”——手機依賴癥“捆綁銷售”給了現代人。尤其在大學的課堂上,許多學生的注意力都被手機吸引,不認真聽課;而且手機讓學生處在虛擬的環境中不能自拔,與社會、家庭、朋友脫節。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又是手機消費的一大群體。關注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就是關注大學生的行為態度。所以,通過了解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嚴重程度,找出其中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對他們給予正確的相關引導,顯得尤其重要。
“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的調查及對策研究”一文,以大連民族學院金石灘校區為例,通過發放問卷、收集數據進行分析的方法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性進行調查。通過對大部分大學生形成“手機依賴”的內部原因及外部原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給予一定的心理分析與心理指導,以幫助他們緩解手機依賴癥狀。
一 大學生使用手機情況現狀分析
1.智能手機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第一,智能手機輕巧靈活,攜帶方便,功能強大,能滿足人們的多種需要。
第二,大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對新興智能手機的接受能力較強。同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學習、就業壓力增大,容易感覺無聊和苦悶,渴望生活多姿多彩,力圖通過手機等工具去了解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
第三,短信具有相對的隱私性,一些不好用言語表達的詞匯或者道歉之類的話都可以通過短信的形式很好地傳遞。除此之外,手機還有利于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利于大學生與家里、學校之間聯系的加強;有利于大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取;有利于大學生個體社會化的轉變等。
2.智能手機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手機在校園里“流行”的這一現象就像一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它帶來的便捷、高效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離開這個“愛物兒”,哪怕只是半天,也會魂不守舍,坐臥不安。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第一,課堂上使用手機會影響正常教學秩序。時不時關注手機必然分散了學習的投入性。有的大學生在課堂上用手機打電話或者短信聊天,部分學生甚至利用手機上網瀏覽網頁、看小說、聊QQ,這使得部分大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聽課質量嚴重受到影響。
第二,不利于優良學風的形成。課堂上偶爾響起的手機鈴聲或者短信提示音,不僅影響手機使用者本人,也會擾亂老師的思路,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效果,甚至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手機還為大學生逃課、考試作弊提供了便利條件。
第三,過度依賴手機會帶來人際交往障礙。一方面手機能降低正面交際的緊張感,但是如果過度依賴手機進行人際交往,則會剝奪現實交往時間及降低社會交往能力。有些大學生將大量時間花在手機聊天、發送短信上,這就使得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時間變少,久而久之就會遠離現實的人際交往。
第四,手機消費問題。如今智能手機推陳出新,各種智能機型層出不窮,許多學生存在追求新型手機的攀比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每個月的手機話費占了生活費的很大一部分,這些手機消費支出不僅增加了家長和學生的經濟負擔,還給他們的工作和學習增加了心理壓力。
第五,手機安全問題。手機信息的丟失、手機詐騙以及輻射對身體帶來的安全隱患等問題都對大學生使用手機帶來隱患。
通過長時間對身邊大學生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手機是有魅力的,部分人對手機已經產生嚴重的依賴。他們不能正確看待手機帶來的正面效應和功用,極不合理地使用手機,手機跟著他們可以說是忙得團團轉。這些學生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面,在無法使用手機或忘記攜帶手機時,常會出現情緒的極端變化。如煩躁不安、言語粗俗;或情緒低落、抑郁寡歡,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是成癮的表現,我們稱之為“手機依賴”。
二 大學生“手機依賴”的成因
1.什么是“手機依賴”
綜合現有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手機依賴”可以定義為:那些對手機使用過度依賴,而對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產生多種負面影響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對手機不分場合的濫用,以及停機或者手機不在身邊時,生理和心理上出現某些不適反應等。
2.“手機依賴”形成的原因
某些大學生自制力差,沉迷于手機構建的世界中無法自拔,從而形成一種精神上的依賴。這是“手機依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應該看到形成“手機依賴”的外部原因。包括各種手機廣告和通信運營商促銷活動的輪番轟炸,家長和學校對預防“手機依賴”的緊迫性認識不夠等。
3.“手機依賴”的危害
過分依賴手機,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比如,過分依賴電話和短信,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弱化,不知怎樣面對面地與他人溝通交流,甚至出現社交恐懼癥等心理障礙疾病。電話、短信頻繁,不時地上網娛樂,使大學生在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造成學習成績下滑等。
三 對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的矯治方法及行為調整途徑探析
1.思想上積極引導,創建和諧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學校應開展一些相關的學生課余活動,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機。鑒于學生手機依賴現象產生多數是由于孤獨感的影響,因此,學校應經常性地組織多種積極向上、豐富多彩、適合當前大學生心理需求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學校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大型比賽、優秀學習成果評選、晚會等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學生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孤獨感和失落感。
2.學校要加強各方面的教育引導
學校應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機。大學生在使用手機時應該持一種理性的態度,對手機不應過分依賴過度濫用。學校也應開展一些相關的教育講座和宣傳等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健康地使用手機,必要時也可采取硬件手段加以制止。“手機依賴”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它不利于青年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學校可適時組織對青年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開設心理咨詢室,幫助“手機依賴”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教他們學會放松。專家建議,系統脫敏治療法可用于治療“手機依賴”,即強迫自己在必須用電話時使用固定電話,目的就是要減少使用手機的次數,而且嘗試著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
3.搭建學生心理疏導平臺,使大學生克服手機依賴心理,從而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因挫折與失落產生的焦慮、抑郁、精神空虛等,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得到解決。現行的面對面或電話心理咨詢方式,已無法滿足網絡時代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要求,這種空虛心理可能讓他們轉向網絡尋求心理安慰,從而有可能誘發網絡心理障礙。
學校應建立健全相關心理咨詢體系,要注意對大學生的情緒控制進行專門有效的輔導,并且可通過完善的心理輔導體系對青年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開設心理咨詢室,幫助“手機依賴”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他們學會放松的技巧。對那些確實有嚴重依賴,且已發展為病態的大學生,可介紹其進行心理咨詢或治療。
4.提倡大學生從自身方面加以調整,擺脫手機依賴困擾
解決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問題,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大學生自身的積極配合。首先,大學生要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正視手機在生活中的正確位置,擺脫盲目依賴,保持健康心理。其次,合理制定手機使用規范,除了日常必不可少的使用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使用,用堅強的意志去抵制手機帶來的誘惑。再次,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訓練自己溝通的技巧,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看書、散步、郊游等,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
綜上所述,“手機依賴”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學校、教師、學生自身三方面要形成合力,通過建立良好的群體氛圍、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拓展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使大學生克服手機依賴心理,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從而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