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傳統紙介質書籍與互聯網電子閱讀平臺之間讀者的人性需求為切入點進行分析,闡述了傳統意義的書籍裝幀設計需求與互聯網普及應用下的網絡電子閱讀裝飾設計需求兩者之間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讀者需求 裝幀設計 紙介質書籍 網絡電子閱讀 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TS8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99-01
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地球村”這一偉大預言最終得以實現。受信息多元化、媒體技術不斷革新的推動,互聯網的應用為全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推動與進步,同時也迫使傳統紙介質書籍的閱讀方式發生著悄然的改變。互聯網電子閱讀的出現使傳統紙介質書籍的發行受到強烈的沖擊,網絡電子閱讀已從初期的邊緣配角慢慢演變為人類閱讀市場的新生主力體現,但片面地認為讀者向電子閱讀倒戈的論點也是不切實際的。本文主要通過對傳統紙介質書籍與互聯網電子閱讀平臺之間讀者的人性需求為切入點進行分析,闡述了傳統意義的書籍裝幀設計需求與互聯網普及應用下的網絡電子閱讀裝飾設計需求兩者之間的發展途徑。
一 讀者的閱讀需求分析
閱讀作為一種高級精神層面有意義的活動,是人類滿足生活需求、知識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具體過程。筆者認為目前人們閱讀心理需求主要分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1.功能性需求
第一,知識型(研究型)閱讀需求。知識型閱讀的需求是由閱讀者自身所從事的職業或崗位角色所決定的。這類讀者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專業崗位職責及其服務素質,所以通過閱讀教材文獻和科研報告期刊等知識型書籍資料來提升閱讀者自身的業務能力與專業知識水平。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期望裝幀設計是能簡單、快捷、直觀地閱讀書籍,不需要有過多繁雜的裝飾,影響書面的視覺閱讀。
第二,消遣型(社會型)閱讀需求。消遣型閱讀的需求者主要是由閱讀者在除去工作需求之外的個人興趣愛好表現行為。他們閱讀該類書籍除了是為了獲取原本的知識性、教育性,更主要的是為了調節精神情緒,減輕消除因工作帶來的壓力疲勞和煩惱。這一類讀者的主要興趣特征表現為對文藝作品、大眾期刊等書籍的閱讀需求之上。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希望通過書籍帶給自身在精神層面上的影響,所以在裝幀設計該類書籍時需要注意娛樂性、趣味性、歡悅性的傳達,通過顏色、紙張、工藝的搭配制造出符合人性愉悅心理需求的裝飾風格。
2.非功能性需求
主要表現為收藏型經濟需求。收藏型的閱讀者主要是根據自身主觀意識的判斷決策,收集自身認為有精神升華或經濟升值空間(書籍自身的知識文化經濟升值品、書籍演變成為藝術品式樣的經濟升值品)進行收藏。他們不受社會、家庭、其他讀者的影響,主觀意識地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或經濟投資意識選擇行為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社會心理。這種行為和閱讀心理強烈地體現了時代特征,反映出經濟社會潮流下經濟的需求和收藏者個人身份價值的體現。
二 讀者需求對裝幀設計的影響
“裝幀”一詞在百度詞典的英文直譯是“bookbinding and layout”;詞典中的解釋是指書畫、書刊的裝潢設計;電子閱讀的解釋是在閱讀、觀賞、實用三項人體心理需求的影響下才能引起的人為動態參與行動;而傳統紙介質書籍的閱讀需求要素相對于電子平臺閱讀中要給人略微強大的視覺刺激要素。
傳統書籍裝幀設計是在符合閱讀人員視覺閱讀最佳閱讀效果的基礎上而延伸展開的視覺美感立體效果式設計。傳統書籍在裝幀設計上主要是從版面的設計、紙張的選取、設計中的構圖、設計中的色彩搭配取舍、經濟成本預算的綜合經濟效益考慮,同時在嚴格地遵守人體閱讀要求上對每個字體的大小、行距間距、天頭地腳、切口留位等數據要求上進行的編排創意設計工作。
新興的網絡電子閱讀平臺同樣也是在滿足閱讀觀賞人員閱讀最佳需求時進行的創意設計,與傳統紙介質書籍不同的是該裝幀設計的把握是從人體眼球對電子屏幕上版面構圖的分析、鼠標操控裝置的動態交互式使用感受、頁面上現代氣息濃厚的電子動畫美感等幾個方面進行的風格裝幀定位設計。
綜上所述,紙介質書籍裝幀設計與網絡電子閱讀平臺的發展都是隨著時代改革不斷變遷的新趨勢而發生的改變。電子閱讀平臺對傳統紙介質書籍來說是一場巨大的革命沖擊,但同時電子閱讀平臺還催生了紙介質圖書在互聯網平臺的傳播發行新模式,所以本文以傳統紙介質書籍與互聯網傳媒平臺的裝幀設計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分析總結裝幀設計在傳統紙介質與互聯網傳媒平臺在實踐上適應新形勢下設計工作的需求。風格各異的裝幀設計要適時把握大眾讀者閱讀時的心理需求,根據閱讀者的信息需求關系而衍生設計創意出不同的裝幀風格。新興的網絡載體仍不可能完全淘汰傳統的紙介質載體。在網絡載體迅速發展的前提下,傳統的紙介質載體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徐丹.論讀者需求對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