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的講解員業務培訓內容包括:發聲方法、呼吸方法、平翹舌音對比訓練、繞口令練習等,筆者將之歸納為有聲語言。十三年的講解員工作和五年的講解員培訓工作,使我深深認識到對講解員僅進行有聲的語言訓練,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要求。講解員不僅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具備飽滿的工作熱情、良好的服務意識、得體的化妝及服飾、標準的微笑、站姿、手勢等各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是講解員業務培訓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我將之統稱為無聲語言。
通常情況下無聲語言又稱作態勢語,是有聲語言(口語)的重要補充。它通過身姿、手勢、表情、目光等配合有聲語言來傳遞信息,也稱體態語。無聲語言具有補充強化口語信息、加強溝通情感交流的作用,有時甚至可以取代有聲音語言。使用無聲語言的過程中要注意遵循和諧、得體、自然、適度的原則。
一 與講解員培訓相關的無聲語言的主要內容
1.講解時的精神狀態
在講解前就要進入精神飽滿的狀態,講解時要排除緊張的情緒,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在講解詞熟練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觀眾,采用不同的講解方法,聲情并茂地展示展覽內容,達到集知識性、科普性、娛樂性于一體的講解效果。
2.站姿
挺胸抬頭,下巴高出正常姿態4厘米,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呈小丁字形站立,雙臂垂直放在身體兩側或小臂端起放于胸腹前,手指呈自然彎曲狀。
3.站位
講解員在向觀眾講解時,要站在正在講解的展板(展物)右側,身體與展板成45度角,面向觀眾。如果展線有障礙,則根據具體的情況,酌情進行調整。應避免背對觀眾和倒走。
4.指圖
講解員在講解時,指圖要干凈利落、準確到位。動作要大方、連貫,充滿美感。主要手勢有兩種:平指和劍指。
5.面部表情
講解員的面部表情要以微笑為主,并根據講解詞的內容面部表情隨之發生變化。面部表情結合語氣的變化為講解的內容做渲染。在講解時,眼神時而環視觀眾,與觀眾產生互動;時而正視莊重、誠懇、關注;時而點視,有針對性和提示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不良習慣:眼神不交流、目光侵犯、眼珠亂轉、手到眼不到、擠眉弄眼、暗淡無光等。
6.儀表儀態
上崗前要將頭發扎起或梳理整齊,不零亂;淡妝適度,嚴禁濃妝艷抹;服飾得體,不穿奇裝異服。
二 將無聲語言作為講解員培訓的重要內容,有著重大的意義
1.無聲語言訓練有助于提高講解員的職業素質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事業的飛速發展和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講解工作愈來愈顯示出其不可替代性,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對講解員職業素質的嚴格要求。任何一名講解員,如果其在工作崗位上欠缺某些職業素質,除了不能勝任其本職工作以外,還會產生一連串的負面影響,直接有損于職業形象。這是因為,博物館承擔著記載、傳承歷史的重要社會責任,是展示城市風采的重要窗口,作為對外宣傳的窗口,與社會接觸面最廣,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講解員普普通通的日常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直接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養。因此,新時代的講解員應具備全面的職業素質,因此無聲語言訓練必不可少。
2.無聲語言訓練有助于提高講解水平和服務質量
講解水平的高低和服務水平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愛崗敬業的程度和工作時的精神狀態。通過無聲語言訓練幫助講解員充分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意義,樹立起熱愛本職工作的思想,努力做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講解職業,熱愛講解員工作崗位,熱愛文博事業。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在講解業務上精益求精。通過甜美的微笑、協調優美的手勢及站姿使講解水平得到升華。在工作中以飽滿、熱情的精神狀態迎接每一場講解工作,樹立全心全意為觀眾服務的意識。
3.無聲語言訓練有助于提升講解員的外在形象
講解員的妝容、服飾是否得體,與講解員個人形象和博物館形象都有很大的關系。無聲語言訓練幫助講解員樹立正確的職業審美觀,掌握適當的化妝和穿著方法。適當的化妝和穿著不僅體現了講解員個人的自尊自愛,還體現了對觀眾的尊重,更可以被視為講解員熱愛本職工作、恪盡職守的一種具體的做法。如果在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都能自覺化妝、著裝上崗,那么,就可以令人感覺到:這個博物館管理完善,紀律嚴明,令行禁止,工作人員訓練有素。
蘇東海先生曾說:“講解員要有高尚的講解動機,熱愛觀眾的情感品質,靈活敏捷的感知能力,追求最佳的講解效果,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文化和專業素質。”講解員是人類思想文化和歷史文明的傳播者,同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興盛緊密相連。新的時期,博物館事業呼喚高素質、全面發展的講解員。無聲語言訓練同有聲語言訓練一樣重要,是講解員必不可少的訓練項目,而且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