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面臨的誘惑更加多樣,壓力也更加沉重,多樣性的艱難選擇充斥著他們的學習、生活,促使大學生的“郁悶心態”問題日益嚴峻。本文從“郁悶心態”的三種表現形式進行研究,提出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合理的就業觀念的解決對策,幫助大學生強化自主意識,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郁悶心態”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12-02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世界的信息沖擊,加之高校擴招帶來的教育質量的下降,就業壓力加劇等新現象,使得當代大學生在面對多元文化的多重選擇時,既面臨著抉擇之難,又面臨著行為方向的把握之難。巨大的精神壓力,使當代大學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郁悶心態”。“郁悶心態”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一種焦慮狀況,即沒有明確的目標、憂愁、煩亂、無方向感、無所適從的混合狀態。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郁悶”的困境,幫助他們戰勝內心空虛的“郁悶”,步入一個嶄新充實的境界,需要對“郁悶心態”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與了解。
一 當代大學生“郁悶心態”的主要表現
1.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他們從小勤學苦練,在各種“題海”中努力打拼,不斷提高自己的應試技巧,最終沖刺高考。然而進入大學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感到“如釋重負”,錯誤地認為考入大學就相當于進了“保險箱”,以至于失去了學習目標,喪失了學習動力,放松了學習勁頭,久而久之,造成曠課、逃學、考試不及格、留級、退學等現象,巨大的學習壓力最終造成苦悶、壓抑、焦躁不安的“郁悶心情”。
2.人際關系不和諧
大學生處于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展時期,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其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重要標準。他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并有意識地發展交際能力。可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復雜性與大學生心理的單純性形成巨大的反差,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屢屢受挫。他們心理不成熟,社會閱歷有限,因而人際交往容易理想化,很容易受挫而產生交往障礙。有的大學生常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自吹自擂、裝腔作勢、盛氣凌人、忽視平等互助等基本交往原則,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與需要,造成不好的人際關系,從而進一步產生郁悶、失落、猜疑、嫉妒等心理現象,極不利于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3.就業壓力難緩解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和畢業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劇了人才市場的競爭程度,導致不少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形成了巨大的就業壓力。另外,由于區域發展差距以及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結構性矛盾,使得“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事兒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崗位少”等現象頻頻出現。此外,就業觀念的相對滯后導致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預期較高,不能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他們寧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到地方、到基層、到中小城市就業。“就高不就低”的結果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顯然,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現實問題,在就業時面臨的壓力不言而喻。就業壓力導致大學生心理負擔加重,從而郁悶消極,失去了積極樂觀的心態。
二 應對大學生“郁悶心態”問題的措施
從大學生“郁悶心態”問題的表現形式來看,可以采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正確的擇業觀念等措施,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疏導,緩解“郁悶心態”產生的不利影響,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1.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大學期間,學習目標不單是知識水平的提高,更應是一個有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各要素綜合構成的目標體系。目標不明確是造成大學生學習“郁悶心態”的客觀因素。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是其進行學習活動的前提,是提高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效率的關鍵。大學生要充分認識樹立學習目標的重要性,以對自己和社會認真負責的態度,樹立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
首先,樹立堅定遠大的理想。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燈塔。青年時期牢固樹立遠大理想,人生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是分層遞進的,其實學好每一門課程就是一個目標。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才有資本選擇。最后,科學、完善地規劃學習目標,并逐步實現它。目標是動態的,雖然欲速則不達,但也不能守株待兔。總之,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學習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階段性計劃,是幫助大學生走出“郁悶心態”的重要對策。
2.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溝通、交流,這樣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尤其是在處理師生關系、寢室關系和戀愛關系等問題時,這些環節都是影響大學生能否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若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孤獨郁悶的情緒,甚至產生自殺、攻擊他人的極端行為。因此,為了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大學生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大學生要做到多方面展示自我,將自己充分展現,也要對周圍的人進行了解,在充分了解、信任、合作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封閉,不能持有偏見,要走出去勇敢與人溝通,以合作的態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進一步形成個人的交際圈與人際關系氛圍。其次,大學生要積極地適應自我、環境、社會和人際關系的各種變化,學會調控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并通過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評價,掌握適合自己排解郁悶、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從而培養出健康的心理品質。最后,加強性格鍛煉,增強抵抗“郁悶”的心理能力。調查表明,“郁悶心態”產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與個人的性格有很大關系。進行自我性格鍛煉,必須要認識自己的性格,接納自己的性格,充分認識到各種性格都有其優點和長處,在此基礎上進行模仿訓練,不斷改進自己的處事方法,從而增強抵抗心理壓力的能力。
3.培養正確的擇業觀
高校應當引領和創造人類社會穩定、正確的價值導向,通過各項措施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積極實現其自身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首先,加強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使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擇業觀,擺脫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高校和社會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并將理論教育轉化為畢業生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心態、擇業觀念,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使大學生既有個人的遠大理想,又有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奉獻的精神,為國家服務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其次,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地區、到農村、到基層、到中小城市去建功立業。農村和基層單位蘊藏著較大的就業空間,是今后一個時期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雖然這些地區條件艱苦,但卻最能發揮大學生的聰明才智。大學生到農村、到基層、到西部去工作不僅大有可為,而且將大有作為。最后,培養大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引導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高校要把創業教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開發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重視大學生創業技能的培訓,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競爭;與此同時,大學生要不斷培養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科研動手和開拓創新的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管理能力、協作能力等,通過努力,走出一條艱苦創業、科技創業、自主創業的新路。
這些措施都將有力地幫助大學生緩解嚴峻就業形勢下“就業難”的極大壓力,進而減少大學生“郁悶心態”的產生。
參考文獻
[1]于淼.大學生“郁悶”心態的成因及克服對策[J].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
[2]楊林香.大學生“郁悶”心態解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5(2)
[3]章國平、徐季丹、鄒小平.當前大學生“郁悶”心態透視[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4]鄧學易、章國平.運用“九型人格”理論解讀大學生的郁悶心態[J].世紀橋,2011(1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