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繼承與批判了傳統行為主義,提出觀察學習是有效的普遍的學習方法,認為認知因素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將環境、認知、行為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了交叉互動的動態關系。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學生應有效地吸取該理論精華,充分利用班杜拉的新行為主義理論對學習的啟示,提高學習能力,獲取更多知識。
【關鍵詞】新行為主義 高職學生 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17-01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他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系統地研究了社會學習問題,提出并形成了觀察學習、自我調節、自我效能、交互決定論等頗具影響的社會學習理論。學習班杜拉的行為主義理論,對當前高職學生提高學習效能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一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觀察學習理論、三元交互理論、自我調節理論和自我效能理論,其中自我效能在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觀察學習理論
作為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基本概念之一,觀察學習被稱為替代學習,指通過觀察另一個體或以另一個體為榜樣的行為。觀察學習由注意過程、運動復現過程、保持過程和動機過程等組成,是從其他個體的行為和后果中獲得信息的過程。
2.三元交互理論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決定理論,引入了人的認知因素來分析行為因果決定模式,強調環境、行為和認知三者在社會學習過程中的交互作用,三者之間彼此相互聯結、相互決定、相互作用。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論的核心是行為、認知和環境作為三個交互決定因素中的主要成分,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三者是密切相連、互為因果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3.自我調節理論
自我調節是通過行為的計劃與預期和行為的實現與成果的對比和評價來調節自我行為的過程。自我調節由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反應三個過程組成。自我調節理論表明人們能控制和調節好自己的行為,具有理性認知的能力。
誠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開辟了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對促進人類的自我認識具有極大的意義。然而,該理論也存在著一定局限性:(1)理論對比較復雜的陳述性知識和理性思維的形成缺乏說服力;(2)理論的各部分較分散,缺乏內在統一的理論框架;(3)班杜拉沒有對人的內在動機、內心沖突及建構方式等因素做研究。
二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對高職學生學習的啟示
面對不同的培養目標,高職學生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借鑒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有效地提高學習能力,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1.高職學生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職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強,但學生之間的觀察能力有差別。高職學生通過培養善于觀察的能力來分辨事物的特征和本質,從而促進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在觀察的基礎上建立感知事物的過程以及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養成良好習慣,使課堂實驗、社會實踐在周密、精確、系統的觀察基礎上加以完成。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充分培養和重視高職學生善于觀察的學習習慣,養成積極總結和借鑒合理的榜樣經驗。通過總結,正確評價榜樣經驗在高職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好促進學習的經驗。只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辯證地看待榜樣經驗的作用,恰當地發揮其積極方面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高職學生應重視環境建設
高職學生應注重創造能力培養,不斷豐富學習內容,形成環境和學生學習行為之間的良好互動溝通。一是讓學生在意識上堅定培養創造能力的信心,讓學生擺脫以往受環境的制約和影響的局面,當受到不良環境影響時,更應堅定創造環境的信心;二是提高學生內在學習需求,有效改變學生學習上的盲目從眾心理;三是積極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增強學生主動學習、改變環境的信心,達到環境和學習互相促進的效果。
3.自我效能理論在高職學生學習中的應用
樹立正確的自我效能觀是高職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必由之路。學生確立長遠的自我效能觀,需要充分認識不斷學習、認真學習對自我發展的重要性,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會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上來,由“學會”轉變為“會學”。當學生在學習中成績提高了,有了收獲,特別是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那么學習就會進入良性循環,進而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從思想和行動上去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
綜上所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高職學生應當在學習目標上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學習方法上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和重視榜樣示范的作用,在學習內容上注重主動選擇和積極培養創造能力,提高環境與學習行為的交互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1]葉浩生.論班圖拉觀察學習理論的特征及其歷史地位[J].心理學報,1994(2)
[2]高申春.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戴本博.外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