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指出在高職政治教學中共情的現實意義,并提出了在政治教學中要應用共情促進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對高職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高職 思想政治教學 共情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70-01
共情是心理學中的一個術語,原意是指心理咨詢者能站在來訪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能理解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并把自己的理解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后來,這個詞語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衡量人們能力的重要尺度。就高職思想政治教學而言,教師具備這種能力,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達成共鳴,促使學生更加親師重學,對提高學習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一 高職政治教學中應用共情的現實意義
教師共情是指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能感受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這樣對學生有效學習政治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在的高職學生普遍弱化政治學習,他們認為政治學習理論性較強,現實意義不大,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更認識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促進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引領自己的政治方向、提高素質、塑造人格、提高職業素養的重要價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如果在教學生中實現教師共情,教師就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師通過共情可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關注、理解和愛,這種情愫被學生感受到,即使是深奧的政治理論學習,學生也能學得津津有味,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點燃,學習態度會發生重大轉變,學生才能不斷豐盈起來,獲得發展。
二 教師共情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1.以共情為基點,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很重要,教師要能依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認真設計教學的每個環節,這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推進的基礎,也是教學效果得以實現的保證。教學設計中需要立足教師共情,教師要在感受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內在情感的基礎上,用學生的眼光認真審視教學每一個環節,不斷設計教學環節,認真研究怎樣的教學環節才是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研究如何實施教學活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2.以共情為基點,選擇教學內容
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要能以共情為基點選擇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內容被學生所接受,才能發揮教學內容的教育價值,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有效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以共情為著力點,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在世界,了解學生的痛苦和矛盾,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走出困頓。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要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選擇大量的鮮活材料,這樣才更能觸動學生的心理,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3.以共情為基點,組織教學實施過程
以共情為基點組織教學實施過程,成功為學生營造支持性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的良性互動。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關注理解學生,而不是評判學生的優劣;把學生的問題和感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教師的評價和感覺放在第一位。高職思想政治教師要能夠積極地關注學生的言行,通過察言觀色感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善于通過自己的語言把學生對知識,對人生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使學生能深切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理解和尊重,以此滿足學生的內心情感需要。
4.以共情為基點,組織教學評價
以共情為基點組織教學評價,就需要教師能夠適當減少單純的以知識評價學生的考核方式,在評價過程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能夠把知識融入到特定的情境模擬中去,通過主題活動的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喚醒學生的內在積極因素,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總之,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具備共情能力,立足共情進行教學設計,選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實施,進行教學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此基礎上與學生成功對話、有效互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展,使學生感受教學的溫暖,快樂學習,獲得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滿豐、陳文斌.論共情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2)
[2]柒文英.共情: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教育新方法的實踐探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