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上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促其進行更有效的交流,珍視孩子閃光的思維,放飛學生的思維,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為孩子的思維插上翅膀。
【關鍵詞】給予自由 有效交流 珍視思維 插上翅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75-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創造條件和機遇,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實踐的廣闊空間,重情感體驗,珍視他們閃光的思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為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
一 給予更多的自由
1.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
寬松的教學氣氛,融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課堂要體現尊重、民主、平等,師生之間要創建新型關系,課堂上,營造寬松的環境,讓學生找到自信、尊嚴,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2.給予自主選擇的權利
學習的愿望是閱讀教學中自主體現的內需動力,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才能為開放式教學提供可靠保障。課堂上,老師應多給學生以極具“煽動性”的鼓勵和殷切的期待,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自由。因材施教,因課而異,因人而異,學生的思維、表達方式也就多樣。這些微小的變化,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彰顯思想個性。
二 進行更有效的交流
個性化閱讀以學生為主體,在與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中進行心靈的撞擊,從而產生“發現世界”“發現自我”乃至“相互發現”的契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多為他們創造交流的時機,讓他們在和諧互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培育能力,發展個性。
1.給學生創造多元的思維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自由表達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鼓勵他們不唯書,不迷信教師。鼓勵學生要敢于懷疑、敢于標新立異,努力使每個學生的才華得到最大的施展。
2.讓討論交流成為有效的教學形式
高明的教者,會利用質疑為課堂增添亮點。課堂不怕問題,問題越辯越明,可以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產生新的認識和看法。
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課后有同學提出:“我認為這一課中的‘終于’一詞用得不夠準確,給人如釋重負的感覺,好像當時人們希望肖邦早點死。還有‘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靄’,似乎沒有多大的作用。”筆者對他說:“你提的兩個問題很獨特,課后你認真將理由梳理一下,下節課來探討這兩個問題。”第二天語文課上,筆者給該同學提供了近20分鐘的時間,由他來組織一次討論會。在討論中問題越辯越明,肖邦離開祖國時的沉痛心情和送別者此時的心情在“一層薄薄的霧靄”中顯得更為突出。肖邦為了祖國四處奔波,與命運苦苦抗爭,最后不得不離開這充滿留戀的世界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的權威消融了,通過人人參與、平等對話、真誠溝通來發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識經驗、實現自我超越的課堂教學新格局得以形成。
三 珍視閃光的思維
一位教師在教學《春天》一文時問全班同學:“冰雪化作了什么?”大多數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冰雪化成了水,只有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回答說:“冰雪化作了春天。”這是一個多么富有詩意的回答,它的意境深遠優美,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然而,這么一個充滿靈性的答案卻被老師無情地否定了,并且強調說:“雪只能化作水!”
為了應付考試,閱讀教學中,不少老師喜歡“拿來主義”,照搬現成的答案,喜歡牽著學生的鼻子,設法讓學生沿著自己設計的路去尋找所謂的“標準答案”。學生在解讀文本時匆匆而過,走馬觀花,就不會有新穎的看法和獨特的感悟。
四 為思維插上翅膀
小學生天真活潑,有獨特的思維和個性化的語言。在閱讀實踐中,往往會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闡釋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及理解。因此,教者若能以寥寥數語,引導得法,必能為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
一節公開課上,老師問:“小金魚、荷花的家在哪里?”同學們高高舉起了小手。有的回答:“它們的家在池塘里。”有的說:“不對,不對,在清潔的池塘里。”還有的說:“對,在骯臟的池塘里,小魚和荷花會哭泣的。”老師借機引導:“那你們說說,它們的家應該在哪里?”一個同學說:“小魚和荷花要生活在清澈見底的小河里。”另一個同學忙搶著說:“還要快快樂樂地生活著。”
閱讀教學時要尊重個體差異,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應滿腔熱情地去贊揚。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放飛,讓我們的課堂上充滿歡聲笑語,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為孩子們的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將成為每一個語文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