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的現狀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種體現,是實現科教興國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受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思想影響,中國的農民有樸實忠厚的優良傳統,又有愚昧落后的一面,如何在農村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工作重點研究的課題。
怎樣在辦學條件差的情況下,搞好素質教育?農村素質教育怎樣開展?作為跨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加全面、具體地理解并實施素質教育,是農村小學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問題。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最基礎的教育,是涉及教育方式、教育指導思想多方面的一種教育觀念的轉變。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挖掘受教育者自我發展的潛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農村,要全面改革過去的教學方法,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家長必須密切配合、理解并支持學校工作。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向課堂要效益,又要做好家訪,向農民朋友講述國內外的教育形勢、教育方法,學生成才之道,開闊學生家長的眼界,使他們從封建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從小農意識中解放出來;從智力投資不見成績的短淺目光中解放出來。實踐證明,家訪對學校素質教育的推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農村小學素質教育中需要注意的環節
小學素質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內容是最基礎的,只有最基礎的,才能幫助受教育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的內容又是最全面的,只有全面,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實現全面發展的愿望,才能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
素質教育在農村不僅是教育內容的沖擊,而是從思想上、培養目標上等多方面的沖擊。農村的素質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注重培養各個環節。
第一,要重視品德素質的培養。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農村小學應立足于農村的特色,立足于兒童的接受程度,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學校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能讓那些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占領孩子的心靈;樹立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思想,不要受宗教、宗族觀念的影響。樹立榜樣不能神化,不能機械、空洞,樹立學生身邊的人,讓學生看得見、學得會。榜樣并不是完美無缺的,讓學生明辨優劣,學其優克其劣。對于反面典型也不要全面否定,要找其錯誤的根源,使學生引以為戒。
重視學生政治能力的培養,讓其在復雜的現實社會里能分辨是非,并能抵制各種錯誤的東西,有能力與之進行有效的斗爭。不要只注重政治觀點的灌輸,忽視政治品格的培養。
第二,要重視智能素質的培養。農村小學經濟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后,這是短處,但農村有廣闊的實踐場地,可有效地利用,學校安排課程應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實踐能力,啟發學生創新意識,利用好實驗基地,為農業高效、農民增收尋出路。
學校的教育與管理要深入到學生中,有效地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表達、寫作能力。
第三,注重學生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未來的社會里,競爭更加激烈,心理壓力增大,節奏加快,只有道德、人格和心理優良的人,才能適應。要教育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認識自己,擺脫小農意識的影響,合理接納他人,處理好人際關系,合理接納他人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優化課堂教學過程。鼓勵、支持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各方面才能,為培養各方面拔尖人才打好基礎。在教學方面,做到:書山無路“趣”為徑,學海無崖“樂”作舟。
一個農村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自己,要做學生發明創造的催化劑,不做萬能輸血者。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