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十三中學,是隸屬于油田教育中心的一所十二年一貫制的完全中學,以油田教育中心總體發展設想為指導,聚精會神練內功,一心一意謀發展。
一 讓制度成為常識,讓執行成為習慣,把挖掘學校內涵作為隊伍建設的突破點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管理層的責任意識和管理能力,做到廉政勤政,科學決策,運行高效。加強年級組、教研組、班主任及學生會基層管理隊伍建設,發揮管理職能,完善分級管理、層層落實的責任制建設。建立并完善“校級決策,部門運轉,組室實施”的運行機制,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實施精細管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以教師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完善教師師德檔案,增強教師自律意識。立足學校校本研修、自我培養的名師培養渠道,推進名師工程,認真實施《首席教師評選與管理條例》,為教師個人發展搭建進步階梯和成長平臺。
二 讓德育回歸生活,讓教書育人成為信仰,把打造精神高地作為德育的支撐點
牢固樹立“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德育思想,開展與教學過程相銜接的德育活動,把德育有機融入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之中。推動以營造濃厚育人氛圍為重點的校園文化建設,從學生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日常小事入手,營造班級“自尊、尊人、律己、律人”的道德行為環境、“理解、關心、幫助他人”的人際行為環境和“真誠、寬容、協作”的健康心理環境。深入開展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引導學生達標競爭、強身健體。加強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與衛生防病教育,健全突發事件報告與預警機制。開展重大節假日主題教育活動、讀書活動、公益活動、才藝展示活動等活動,用文化感染學生。
三 讓科研服務教學,讓教研不斷升華,把開發校本課題作為教學工作的著力點
第一,深化教師集體備課,按照“個人備課—分步整合—單元備課—全程跟蹤”的方法,提倡題型化備課和創新型備課,貼近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強化學生作業設計。
第二,構建“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教學研究模式,研究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共同點和交叉點,尤其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初中高年級與高中的知識與能力的銜接與過渡,減少教學盲點。
第三,加強課堂管理,規范學生聽課行為,關注課堂效果,向課堂要質量。實現“七行并舉”,真聽、實讀、會記、勤問、善思、能議、敢評,逐步養成學生終生受用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四,抓好備考工作,研究備考的方向性、實用性、針對性、指導性,研究學生應考心理,審題能力、答題技巧,使備考復習收到明顯的效果。
第五,加強校本培訓,讓“教師學習問需制”、“分層次教師培訓”、“教師發展手冊”成為校本培訓的特色和亮點,實現校本培訓的長效性。部門要兼顧教師和學校的發展和需求,制定分層次教師培訓方案,對老教師尤其是高級教師的培訓要側重經驗總結和方法提煉的培訓,讓他們好的經驗和方法發揮積極的輻射作用,對中年教師培訓要圍繞激勵他們教學創造精神和創新教學能力而進行,防止在中年教師中產生職業倦怠的現象;對新教師要針對提高他們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藝術性方面來展開培訓,讓年輕教師在實戰中盡快成熟起來。部門要建立“教師發展手冊”,手冊中設置教師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如課題研討記錄、理論學習記錄、課堂教學記錄等,體現教師學習、教師研究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部門通過對教師發展手冊的檢查來定性分析和定量統計每位教師參與培訓的程度和效果,切實使校本培訓的基本理念轉化為開展校本培訓的實踐,使校本培訓成為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校本培訓的長效性。
四 讓硬件更加優越,讓軟件更為精良,把建設校園文化作為經營管理的側重點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綜合實力,促進學校在新一輪發展中起點更高,環境更美,境界更佳。以各種活動為契機,挖掘學校歷史,鑄造學校精神,構建學校特有的文化和價值體系;搞好校園的綠化和美化;利用學校現有的網絡條件,逐步實現數字化校園建設;發揮工會組織的民主管理職能;合理優化統籌人力和教育資源;創新和完善激勵機制;節約挖潛,把有限的資金用于學校建設和提高職工福利上;機關后勤以教育教學為工作中心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大慶市第十三中學,將在大慶市和油田教育中心的指引下,全面規范教育教學行為,落實各項管理制度,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成長進步,進一步提升學校在教育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全面完成“做強小學和初中,做大做強高中”的總體工作目標,讓發展成為力量,用實效惠澤師生。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