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導向和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變量。現階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有部分農村學生到學校讀書毫無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打發時間,學習態度消極、敷衍應付,毫無上進心,細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確長遠的學習動機。因此,加強學生學習動機的教育和培養,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是十分必要的。針對此問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 樹立理想,把握學習目標
目標如航燈,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會在學習中產生巨大的力量,奮勇當先,永不畏縮。我們從確立學生的學習目標入手,通過主題班會、故事活動課等途徑介紹名人偉人成長事跡,使學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做出巨大貢獻,除了機遇外,崇高的追求目標和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激發學生以他們的先進事跡鞭策自己,自覺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追求崇高的奮斗目標。在中考前夕,學生憂心忡忡,生怕自己考不上高中,針對這種情況,我進行了一次“把握命運、前途光明”的主題班會。班會課上,引導學生朗讀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接著,10位同學先后上臺講了司馬遷發憤撰《史記》;聞雞起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等十個小故事。從這些名人身上同學們深受教育和啟迪,明確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從而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 多種激勵手段并用,讓學生成為發展的主人
激勵是青少年奮發向上的原動力。它能使懦弱變為堅強,使自卑變為自尊,使消沉變為激昂。所以,我運用各種形式的激勵技巧,激起學生健康的、積極的動機和熱情,促進學生的發展。
1.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比說服教育更具號召力,更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給學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欲望。因此,在進行情感激勵的同時,必須施以榜樣的激勵。在榜樣的確立上,班主任要重點對優秀生加以栽培,使之成為班級管理的骨干、學習上的排頭兵。同時,加強對班干部、優秀學生進行榜樣意識的教育,使之在各項活動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今年中考,我校鄭××、王××等一批同學考出優異的成績,為母校爭光,很多同學為他們感到自豪,我及時抓住這個時機,邀請他們同我班的學生面對面座談,事后又組織學生寫心得體會并擇優在班會課上演講,起到良好的激勵效應。
2.能力激勵
有些學生學習成績較差,但其他方面如體育、文藝、勞動等卻很突出。教師要充分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鼓勵他們發展個性、發揮特長,要通過各種活動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并轉移到學習上,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學期我組織學生評選“最關心集體的人”、“最遵守紀律的人”、“最樂于助人的人”等,通過評比,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他們感到很高興,找回了自信心,激發了上進心。
3.語言激勵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贊揚,成長中的學生更喜歡班主任對其關心和鼓勵。所以班主任要不惜運用贊美之辭,表揚學生的優點與進步。在批評學生時,要從關心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善意批評,要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評于表揚之中。因而,平常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總是親和地拍拍學生的頭,表示鼓勵,在批閱學生作業或試卷時,每當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時,總會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會學好的”等鼓勵性語言。
三 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學會在失敗中奮起,在挫折中成長
在人的成長道路上,失敗與挫折就像預先為人設下的激流險灘,只有通過它,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總要經歷各種挫折的“磨合期”。對此,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要挺住,不氣餒,敢于承認和正視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爭的精神,學會在失敗中奮起,在挫折中成長。去年我班有個學生方××,由于家庭貧苦,他上完初一就輟學外出打工,去年他返校隨原班就讀初三,第一次月考中,三科成績在30分以下,他心灰意冷,幾乎想放棄學業,這時我向他伸出鼓勵之手,幫助他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失敗原因,重新制訂新的奮斗目標,最終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四 合理組織競賽與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中學生少年氣盛,總存在較強的好勝心。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班主任應因勢利導開展各種競賽活動來滿足他們好勝的心理需求。為此,我把班級學生分為四組,在平時上課過程中,經常開展多姿多彩的競賽活動,四組別之間相互競爭、相互比賽,在競爭中尋找差距,在競爭中激發斗志,在競爭中超越自己,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氛圍起到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