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順應新時代對人才配備要求的變更,新課程改革被提上教學改革的綱程,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雖然近年來的教學改革促使部分高中政治教師提升了自身教學素養,但大部分政治教師由于受到了傳統教學思想的長期侵染,仍處于適應階段。這樣的現狀妨礙了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和普及,高中政治教師應該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迎合新課程改革的施行,進一步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政治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94-01
一 高中政治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
1.灌輸教學轉變的不適應
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和體現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學思想,政治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才是知識教學的主體核心,而傳統高中政治課堂上,學生們總是處于消極被動的知識接受狀態,完全沒有體現出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現階段正屬于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渡期,課堂教學改革的摸索過程中,許多教師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是讓學生的知識認知完全通過自主學習的形式完成。在學校組織的課程旁聽中,筆者發現,政治教師在提出課堂探究課題后,直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最后通過案例分析來完成知識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看似“完美無缺”,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完成了教學任務。然而在學生學習能力有限、知識構架不全以及社會閱歷不足的條件限制下所展開的學習討論,若教師不加以輔導,教學效果會完全與新課程改革背道而馳。
2.課外拓展教學的應用不當
雖然高中政治學科知識內容多以文字敘述為主,但是知識內容比其他階段的政治學習要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新課程改革中十分重視政治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一來使得政治教學課堂得以延伸,學生們的學習意識有所增強,有利于其知識的理解記憶;二來政治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摸索對新課程改革的執行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有利于課改目標的實現。雖然教師們的課改熱情高漲,但是課外拓展的教學表現并不理想,許多教師費盡心機去找尋與知識內容有關的生活實際案例,然后無止境地進行教學應用,課堂活動過于頻繁,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體現。
二 高中政治教學新課程改革執行的建議
1.知識內容是教學方法選擇的衡量標準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較多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政治教師往往顯得有些無所適從,筆者認為知識引導的重點分析是能夠決定教學方法選擇的一個判斷依據。如小組在討論交流時,筆者會選擇一些與當下時事相關的政治知識來進行課堂組織,學生們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政治時事來進行課堂討論,小組劃分按照學習能力的強弱來進行平均分配,可以平均小組成員的“戰斗實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得以熏陶。筆者在講解價格變動的社會影響時,結合了當下中國對石油礦產需求增大的時政要聞。近些年,中國在各方面的發展受到了萬眾矚目,石油消耗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標準之一,中國自2006年至今,石油需求量始終保持增長狀態,為了避免受到國際油價變動的影響,中國出臺了石油儲備制度,并在今后的能源儲備活動中加以實施。而一些西方媒體則認為這一制度會危機世界石油價格的穩定,導致石油價格的整體上升。筆者為了突出價格變動影響的內容,先讓學生們針對這一現象進行課堂討論,分析中國油價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教學組織體現出新課程改革的執行效果,有利于高中政治課程效率的提高。
2.政治課堂是課外拓展的核心
在一次高中政治課程的相關調查中,筆者了解到政治課程中被學生評為最感興趣的課程內容是“時政要聞”。看似這一內容與高中政治教學無關,其實不然,任何形式的政治知識的學習對高中政治課程的開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課外拓展,讓學生對高中政治的學習內容更感興趣,進而投入到知識的學習當中。
作為政治學科教學的引導者,政治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基本需求。課外知識的拓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結合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凸顯了政治課程的重要性。當學生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認知體系以后,在接觸一些時政要聞時,就會自然地聯系到自己所學習的政治知識,進而達成課堂拓展的教學效果,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施行。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改革略有成效,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學同仁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清娟.因材施教,提高授課的“有效性”——記一堂同課異構的反思過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2)
[2]黃京寧.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6)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