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高中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師往往只重視語法和詞匯教學,忽略了英語語言的交際性和實用性,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在新課程標準下,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高中英語 教學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99-01
一 情境教學法運用于高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情境教學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用心聽、用心記和用心學,從而提高聽力教學效率;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大膽說、積極說和相互說,從而提高說話教學效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類似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類比閱讀情境內容,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文本意境和內容;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把握寫作提綱和模擬寫作訓練,從而提高寫作教學效率。此外。情境教學法還可以運用到詞匯教學、語法教學中來,因此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在新課程標準下,快樂學習和高效學習成為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教學有效性受到重視。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一方面,通過真實的語言材料和具體的課堂情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在豐富多彩的畫面、語言、視頻等情境中產生觸動,學習興趣自然被激發;另一方面,通過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想象、思考、探究、交流中去,充分理解語言知識的表意功能,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
問題是思維活動的開始,有了想要解決問題的想法,才能夠調動思維積極性,也才能夠主動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不斷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問,自主回答,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sharing這一課時,可以邀請一位支教過的教師來回答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當學生得到答案之后再讓學生投入到課本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欲望自然被激發起來。此外,在新課程的教材中“Ask and answer”板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問題類比、問題想象、課前提問、課后提問、互問互答等方法去掌握教材內容。
2.創設生動的多媒體情境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知識和實際生活創設生動的多媒體情境,為學生提供突破時空限制、超越文本資源的豐富教學情境,以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情境可以由文本資料、圖片資料、動畫視頻等來體現,表現出來的情境是豐富多彩和充滿活力的。例如,在學習“Cultural relics”內容的時候,學生很難區分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長城、故宮等的照片,并適時引入“He who can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等諺語,并通過形象的語句結構分析圖示展示出來,代詞副詞填空、造句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
3.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讓英語與生活結合起來是新課程標準下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必然選擇。生活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積極參與到實驗、合作、交流教學中來,強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學習sport,travel,eating,making friends等生活話題時,教師可以創設開放、自主、合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暢談交流,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學習效率也在開放性的課堂氛圍中得到提高。
4.創設良好的角色扮演情境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創設良好的角色扮演情境與口語演練平臺,讓學生在角色扮演情境中活化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用餐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餐廳服務員和客戶,讓其進行演練交流,將英語知識真正運用到課堂中來,強化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交流中來,如話劇表演、情景劇表演、自編自演故事劇等。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英語課堂中來,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實現快樂學習和輕松學習,并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儲婷婷.高中英語情境教學的實施現狀及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賴萍.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情況的調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洪豹.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瓊州學院學報,2007(S1)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