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總體形象”不佳的問題,學生厭學情緒的問題,經常困擾著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教育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而中學思想政治課作為中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既是客觀要求,也是當務之急。
一 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存在的問題
1.在整個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出現了教與學不協調
第一,從教的方面來看。政治偏重說理,哲理性較強,深奧、單調,這些都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有的教師片面追求政治課教學內容在理論體系上的嚴密、完整,脫離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違反了認識規律,以致出現多、難、深的現象;而有的教師或懶于備課,或對教材理解不深、挖掘不夠,只好在講課時照本宣科,教學語言呆板、生硬、無新意,致使課堂氣氛沉悶。
第二,從學的方面來看。目前,高中政治課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不被重視,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思想政治課的整體形象不佳。且現在高考文理分科,思想政治課相對于理科生來說被看成副科,即使是文科生,學習思想政治課也不如對英語、語文那么感興趣,學校也往往把政治課置于副科的位置。
2.理論脫離了實際
因為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社會的實際,以至于思想政治課變成了泛泛空談。市場經濟時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競爭帶給人們的壓力,使得人們一方面享受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又抱怨社會競爭的激烈和殘酷。我們的教育對象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和成熟起來的,受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而我們的政治課對這些變化似乎并沒有作出反應,教材內容始終保持著固有的體系和格調,沒有過多針對學生現有思想和時代精神進行新的課程改革。
3.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與培養新時期合格人才的要求不相適應
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性、全面開放性和靈活多變性,要求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出一代既有現代科學知識,有能力、有獻身精神,善于尋求和抓住機遇,又能處理好各種關系的德才兼備的新型合格人才。要達到此目的,必須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而目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和現狀,基本上還是封閉的、單一的,沿襲舊的教學方法以升學為目標進行教學的現象仍然突出,即使安排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從內容形式到時間,也會因各種原因而十分有限,所起的作用不大。這種狀況的存在,顯然與時代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
二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高中生學習政治課難以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青少年學生尚處在認識世界的初始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具有較強的具體性,往往難以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在認識上具有較多的片面性,缺乏較強的是非觀念。
2.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靠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來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手段已不能引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具體表現如下:(1)重知識灌輸,輕技能訓練。(2)片面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3)重理性,輕感性。
三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效果的措施
1.明確思想政治課在中學教學中的地位
《中學德育大綱》指出:“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門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理論觀點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武裝學生,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認知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因此,思想政治課本質上是一門德育課程,應發揮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應確立其在中學教學中的地位。
2.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效果
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第一,政治課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這是創新教學方法的基礎。(1)要有組織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基本功。組織課堂教學是一個信息傳遞、反饋的動態系統,作為信息源的教師,要懂得如何分析處理教材,如何備課、設計課型、選擇教學方法;同時又要通過觀察、提問、復習、考核等手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改進教學方法,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效果。(2)要具有運用語言藝術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學語言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在運用教學語言時應力求做到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的統一。
第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初高中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用具的選擇”問題,要求教師“恰當地使用多媒體、錄音、錄像及計算機等教具輔助教學”,為思想政治課教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它比傳統的教師口講、手寫教學具有更多的優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電教設備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從而較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三,注重聯系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一堂成功的政治課必須是重點內容突出,難點問題巧妙突破,而并非面面俱到的泛泛空談。在教學中應針對教學重難點,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強化理解,調動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