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克服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增加了課堂容量,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成了中小學教師搞好課堂教學最重要、最常見的輔助工具。那么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呢?
一 根據教學實際創作多媒體課件
各類教學資源網站比較多,涉及中小學的各個主要學科的知識領域。有的教師圖方便、圖省事,就直接從網站下載課件,把下載的課件不作任何處理就直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有的教師認為別人的東西總比自己的好,別人的課件也比自己的好,喜歡把網站上的課件當成優質教學資源運用。不可否認網站上確實存在著不少優質課件,但誰能保證網上的每一個課件都是優秀的,每一個課件都適合你所教的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辯證地看待教學資源網站上的課件。從網上下載的課件要認真地觀看和核實,辨別優劣,挑選出質量較好的課件作為加工改造對象。對所選擇的課件,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征,對其進行必要的修改,使其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便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如果條件允許,建議教師自己動手制作課件。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等方面有比較全面、準確的把握,制作出來的課件針對性和實用性較強,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那么,教師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應遵循哪些原則呢?(1)吃透教材,掌握要點。教師在制作課件前,要通讀教材,吃透教材內容,并進行必要的歸納,課件要反映教材的基本精神和重點內容。(2)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重點需要教師反復強調,但有時學生仍把握不住。而多媒體教學就能有效克服這一不足,它可以將教學重點、難點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結合教學課件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或論述。(3)簡單直觀、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如果課件內容是教材的原版內容,不僅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總之,創作出切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優質課件,是運用多媒體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
二 運用多媒體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接受新知識、新內容,使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理解。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是因為引入了現代教學媒體,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顧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或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交互學習。因此,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切實把握好以下兩點:(1)采取啟發式教學,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在多媒體教學中,個別教師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播放課件上,而忽視了師生的雙向交流,造成教學效果不佳。(2)巧設懸念,注意提問的性質。有意義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使沉悶的教學氣氛變得活躍,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要注意,絕對不能為提問而提問,要看所提的問題有沒有思考價值,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些過于簡單、一眼就能看出結果的問題,教師最好不提。如果整堂課都在回答簡單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如果提出的問題過難,大部分學生無法進行回答,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給學生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把握好難度,以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作用。只有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才有實際意義。
三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策劃者、組織者、指引者、指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在采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才能有序地開展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應找準角色定位,及時為學生排除學習障礙,為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深入思考問題、合作探究、提升學習能力創造條件。如在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時,教師要結合播放的具體知識,對學生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或容易混淆的地方要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分析和比較,讓學生對多媒體課件所呈現的知識能夠輕松地掌握。對于個別重點知識或難點知識由于在制作多媒體課件過程中的一時疏忽,在課件中沒有涉及,教師應恰到好處地補充出來,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要突出實用性
多媒體教學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不能說運用了電教媒體就說明是電化教學或者運用電教媒體的種類越多、檔次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在運用多媒體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突出實用性。有的教學內容適合采用多媒體教學,就大膽地運用,有的教學內容不適合運用多媒體教學,那就改用其他形式進行教學。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