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發展需要現代人具有多學科的閱讀能力,包括數學閱讀。本文通過對數學閱讀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數學閱讀的含義,并就如何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提出策略,以便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語言,鍛煉數學思維。
【關鍵詞】低年級 數學閱讀 習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24-01
一 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人類社會生活中,閱讀是一項重要活動。如今數學教學中的數學閱讀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而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
數學閱讀在“社會的數學化”背景下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數學化的社會,要想讀懂它,沒有良好的數學閱讀基本功是不行的。如果能從低年級起把閱讀恰到好處地滲透到數學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語言,更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運用數學的思想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識字量有限,缺乏一定的閱讀習慣,如果要讓低年級學生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進行描述,就必須先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數學文本。因此,從低年級開始就要重視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
二 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的現狀
1.教師不夠重視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
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很多現象令人遺憾,明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很重要,但卻被忽視。一部分教師只重視對一些概念性語言的閱讀與理解,而忽視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還有一部分數學教師本身并沒有形成數學閱讀的意識,又何談培養孩子的數學閱讀習慣。
2.學生覺得閱讀教材是教師的事
在學生當中,數學閱讀的“三零”現象較嚴重:數學閱讀“零習慣”、數學閱讀“零行為”、數學閱讀“零能力”。很多學生認為閱讀數學教材是老師的事,自己只要聽,聽了會解題就行了。偶爾要讀,也是一目十行,草草了事,讀不準要點,讀不出字里行間所蘊藏的數學思想,更讀不出問題和自己的獨到體會。
3.家長不知數學閱讀的重要性
家長在為孩子買數學類書籍時,也主要是一些數學解題集、練習冊,而非數學故事等一些閱讀類的書籍。因為在他們看來,數學只要會解題就可以了。
三 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習慣的策略
1.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意識和興趣
只有當學生具有了數學閱讀的意識,才能自覺地去閱讀;也只有當學生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快樂、持久地閱讀。有些人對數學的理解比較片面,缺乏數學閱讀的意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數學閱讀的意識和興趣尤其重要。
第一,在談話中讓學生明確數學閱讀的目的。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告訴他們:學會了數學閱讀,能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數學閱讀”在他們的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數學閱讀的作用。平時練習中,學生由于不閱讀而產生錯誤時,教師應及時抓住機會,加以引導,學生們就能明白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了。
第三,在數學閱讀中感悟數學的美與樂。帶著孩子讀數學課本、數學故事、數學歷史、數學謎語、數學笑話等,可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數學閱讀中走進數學世界,從而喜歡上閱讀。
2.形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第一,養成手、口、腦統一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在讀書或讀題時,逐字讀清。數學是一種文字、圖像信息高度集中的語言,對閱讀的要求高。可是兒童的心智都還沒有達到此水平,因此,必須調動兒童的多種感官參與其中,才能達到閱讀的效果。
第二,遇題先讀。當低年級學生初次遇到判斷題或填空題時,教師讀題他都能正確回答。但凡是自己讀題,常會出現“莫名其妙”的答案。有時教師根本不需要多加講解,只需要求學生大聲地把題目再讀一遍,學生便會理解題意。所以,教師從一年級開始,就必須要求學生一定要先認真讀題,甚至可以多讀幾遍,再仔細解題。
第三,保證閱讀時間。教師要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與學生一起閱讀數學故事或數學知識,通過教師的榜樣效應,直接影響學生。當然,我們也應重視閱讀的指導,唯有教師不懈地指導閱讀,并在此過程中,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贊賞,學生才能將閱讀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必成習慣。
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要使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得到落實,使學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就必須重視數學閱讀。要從一年級抓起,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思維方法,才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