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是高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涉及面比較廣泛。它是所有學科的工具和助手,任何一門學科缺少了數學就缺少了精確度。新課改后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凸顯了出來,明顯不適合學生的發展。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探究了應對的有效策略。
一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過于死板,教學進度太快,導致課堂效率較低
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采用照本宣讀、自問自答、生搬硬套的方式來講課,不能把知識靈活地講述給學生聽,讓學生難以接受,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致使學生不能主動探索、主動思考,減少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在被動狀態,不能激起學習興趣。此外,現在學生所學習的新版本內容看似簡單,難度系數低,其實它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難度系數反而更高。新課標中的數學必修課本共五個模塊,要求高一學年學習四個模塊,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就加快進程,很多知識都不能給學生仔細分析,學生不能理解所學的內容,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效率極低。
2.教師備課不充分,學生過于疲勞,注意力不集中
教師在備課時準備不太充分,加之教師有時不能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導致教學脫離主題,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大量脫離主題的內容,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高中數學內容多且較復雜,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合理地刪減,所以在上課時不能運用這些題材來很好地引導學生,致使課堂教學效率極低。從學生方面來說,高中數學是高考的重點科目,因此它的課時比較多,學生長時間學習一門課會感到疲勞,再加上高中課程安排得非常滿,學生每天都在學習,沒有一點放松的時間,這樣使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學習負擔過重,睡眠時間不足,最后導致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效率低下。
3.教師不能合理利用多媒體
在數學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僅靠教師講解,靠教師在黑板上畫圖是不能讓學生徹底理解的,這時教師可充分應用多媒體把一些東西直觀地表現出來,邊讓學生看邊講解,這樣理解起來就更容易。但是不少教師為了節約精力和時間,把題目的內容和題目的講解放到多媒體上快速給學生播放,理解能力強、看字速度快的學生能跟上教師講的節奏,但這種學生畢竟很少,絕大多數學生都跟不上教師的節奏,他們還沒看完內容還沒理解好就已經進入到下一個畫面了,導致了學生整節課對所學的內容糊里糊涂。多媒體只是教學中的一種輔助工具,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多媒體和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 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1.創造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理安排課時進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死板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應創造良好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主動思考問題,這樣能開拓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自己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印象會特別深刻,理解也會透徹。另外,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教學中哪一知識點是重點教師要重點強調,對學生易于掌握的教師應進行有效的刪減,以便合理安排課程進度。
2.高效備課,減輕學生疲勞,巧妙應用多媒體
教師備課要明確教學目標,綜合考慮各方面,圍繞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個環節,每個環節銜接要緊密,層次要分明,邏輯思維性要強,每個內容的銜接要設計幾個方案,因為良好的課堂環節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也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除了備課以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要靈活多變。數學課堂中教師若經常給學生講一些推理證明題,然后再讓學生模仿例題做題,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如果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多媒體教學,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樂趣,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如在講述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式y2=2px(p>0)時,如果用普通的推理證明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教師若應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炮彈的飛行軌道、廣場上噴水池的水柱、探照燈的內壁等圖片,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就容易接受知識,主動探索與思考。
高中數學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是一門高難度的學科,許多學生雖然害怕學習這門學科,但又想學好它,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訂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他們的思維,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