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標準的作業布置會出現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吃不飽,重復性、機械模仿性習題影響學習效果和質量;對于成績中下的學生來說,思維量較大的習題很難做,不僅無法品嘗學習的成功,還占了大量理應花在鞏固基礎上的時間,做了大量的無效勞動,學生會對學習產生倦怠感,喪失興趣。因此,我們在進行“低起點、多層次”教學實踐中對作業的形式、編排、批改等實行分層處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多層次作業法的形式
教師在摸清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實際能力后將學生按學習程度不同進行分組,一般分四個層次,第一組是學習優秀的學生,第二、三組分別是中上、中下的學生,第四組是學習較差的學生,然后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實行分層教學。課堂作業是由教師事先根據各層次學生的知識狀況和教學內容分組編寫不同數量和難度的習題,于上課前一天發給學生。每一層次的學生在專心完成本層次的教學目標后再向高層次挑戰,這樣的訓練目標明確、有針對性、高效、且不易有挫折感。
二 多層次作業法的習題配備
多層次作業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更高了。“作業分層”成功的關鍵是對教材的深入鉆研、對教學大綱的精準把握和透徹理解以及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每節課為完成各層次教學目標,進行具體講授、指導以及練習的配置和作業的布置,確實能鍛煉學生能力。教師備課時,不僅要認真鉆研教材,而且對各個層次作業的要求和目的一定要明確,對習題要精心地選擇和安排。第一組是基礎題和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各半;第二組以基礎題為主,同時配有一定量的中等難度的題目;第三組是基礎題和少量中等難度題;第四組都是基礎題。各組作業的題型基本一致,但難度不同,這樣便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完成自己的作業。另外,在各個層次的作業中插入個別與新課內容相似的舊題型,能起到復習舊知識,防止遺忘的作用。
選編的習題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以書本為主,要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在習題的數量、難易程度,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和提高解題技能方面都要有的放矢。要設計一些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的問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教者要親自做一遍,并且了解哪些題目哪些層次的學生容易出錯,哪些是難度較大的題,哪些是綜合性的較靈活的提高題,哪些是屬于一題多解的題,真正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做到一題一得,一題多得。
三 作業評價的具體要求
1.作業評價主體互動化
為了克服傳統的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弊端,作業評價要實施多主體評價,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這樣評價才能充分發揮其激勵與反饋作用。
2.作業評價內容多元化
作業評價要克服對全體學生實施“一刀切”的做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在呈現評價結果時,為了能夠使評價公平、公正、合理,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結果的呈現要把定性與定量有機地結合起來。
評價時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每一位學生獲得公正、客觀的評價。另外,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作業評價過程動態化
評價的目的,不是“選拔”和“淘汰”,而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數學作業評價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
四 作業后的矯正和調整
作業批改后,第一、二兩組組長匯報本組批改作業的情況,推薦優秀作業、作業中的新穎解法以及存在問題較多的作業,然后發下作業,結合公布的作業答案進行訂正,對問題出現較多的作業,教師請這些同學相互幫助尋找錯誤的原因。對于優秀的作業要及時給予表揚,教完每章后,學生自己將每次作業存好,便于今后的復習。
教師所批改的第一、第四組的作業要詳細批閱,并注意發現四組作業中的“閃光點”,及時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批語一般采用鼓勵性語言為主。這樣,學習困難的同學從中能得到喜悅和力量,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對于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學過程中要對癥下藥,彌補漏洞,調整教學活動,及時進行糾正,強化學習內容。對于每次各組中的優秀作業要及時進行登記,結合平時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及平時測試,在調整分組時將他們提高一個層次,而對于每次作業中錯誤出現較多,平時測試在本層次中較差的學生做好思想工作,鼓勵其更努力學習。
五 實施多層次作業法的好處
1.有利于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采用多層次作業法,可一改過去那種教師當“醫生”,學生等“治病”的被動局面,促使作業的正確率提高。同時使優秀的學生有拼搏進取的機會,也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信心。
2.有利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補習
分層次作業能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補缺。另外,一組和四組的學生結成學習對子,互幫互學,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作業是上課前一天發給學生的,便于各個層次的學生根據作業的要求和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學和復習有關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習任務能順利完成。另外,三、四組的作業習題編排坡度小,循序漸進,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也能“高攀”,從而明顯地減少了抄襲作業的現象。
總之,多層次作業法,切實保證了教學目標的落實,能將學習中的個別差異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