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技能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信息技術教育的主陣地還是在課堂上。如何要求學生在每周一節的課堂上學會、學好信息技術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積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信息處理能力 合作學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41-01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已經成為教育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因此,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一 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從內容中心走向目標中心,我們的課堂教學要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認為其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1.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面臨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是有些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學習興趣不高。奧蘇貝爾在研究情感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時指出:“動機可以影響有效學習的發生。”正如人們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的源泉。”所以,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方面要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激活知識、技能為支點,精心設計情境過程。
2.重視學生的探究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學貴有疑。”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探究,允許學生出錯,絕不能因為學生的問題沒有價值而不予理睬。探究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中會主動積極地獨立思考、提出問題、求解問題,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予以支持和鼓勵。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代勞;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問題,教師絕不暗示。因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知識、技能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而且通過探索獲得的知識印象才會最深刻。因此,學生獨立探索獲得成功的成就感,又會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3.鼓勵學生大膽開展互助式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信息技術綜合技能訓練時,教師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方法不加限制,學生可以采用熟練的方法來完成同一項任務。另外,還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特長生的優勢,幫助同班同學排除學習障礙,指導其他學生具體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等工作。讓較為優秀的學生扮演“小老師”,以帶動“后進生”,互相協作,達到共同進步。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讓學生自學教材內容,互相幫助。不僅能“解放”教師,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對學習本學科大有裨益。
二 合理評價,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堂要求教師能運用新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在課堂上正確的評價學生,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學習成果的評價、教學的階段性評價都將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信息技術課堂的操作性很強,教師對于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千萬不要吝嗇給予反饋,此時及時的反饋可給他們的操作進行指導,當然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更能給學生以肯定和希望,讓他們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成功率更加明顯,也相應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的語言要有針對性、多樣性,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在一節課結束時,對學生完成的任務及時給予評價,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況、信息素養、各方面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做及時的反思、總結,同時,也在相互的交流與評價中鍛煉了能力,彌補了不足。
三 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是新課改成敗的關鍵。
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師要定位為教學情境的創設者,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指導者,學習工具運用的幫助者,協作學習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中小學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自制力不強,以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師的地位更加重要。
信息技術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能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信息技術課上,多媒體變成了教師教學的幫手,課堂的輔助。這樣的教學手段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達到了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各種策略,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愛學;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要善于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使學生能學;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能力,使學生好學,促進他們的有效學習,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魏國棟、呂達主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國棟、呂達主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和教師培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