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如何營造寬松、自主,而又有個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應努力的方向,而創設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又是一條有效的新的教學途徑,是新課程改革下從學生個體發展出發,轉換師生角色,重視學生發展的新課堂教學理念。
【關鍵詞】自主 合作 創新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42-01
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是以目標統領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它改變了過去以接受性學習為主、以記憶模仿為主、以書面知識為主和間接經驗為主的傳統模式,融學習于活動中,寓樂于教育中,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養,是適應新時期教育的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學習方式。因此摸索、實踐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 構建開放型的體育教學課堂環境,讓學生在主動自主中學習
說到體育課上的“開放”,人們往往將它與“一個哨子,幾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學方法等同起來,認為體育課“開放”就是教師不負責、不認真的表現,所以體育教師不敢“放”,唯恐沾上“放羊”式教學之嫌。其實這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學方法是指教師課前沒有準備,上課時倉促上陣,讓學生無目的、無組織地自由活動,這是對學生不負責的一種教學方式。而這里所說的“放”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開展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他們自主鍛煉,減少教師無謂的干擾與約束。因此,我是先讓學生各自分散進行投擲練習,教師巡回指導、點撥。
二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參與到集體學習當中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合作交流可以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通過合作交流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排球墊球的教學中,由于動作細節性與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女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很難掌握墊球的技術,針對這一情況,我采用了“忽視教學法”,有意忽視“問題學生”,并通過對掌握動作較好的學生再進行較為細致的指導,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組結伴合作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自由結伴練習,交流墊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現了“水平低的學生學得積極,水平高的學生教得認真”的課堂氛圍,練習的密度與效果也明顯增強,在同伴的幫助下那些沒有掌握墊球技術的學生慢慢地學會了墊球。在培養合作意識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
意識是行為的先導,因而強化意識是實施合作教學的第一步。從體育教師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對象的合作伙伴的觀念,學生最反感的是“訓斥”型和“粗暴”型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伙伴身份參與教學,要自覺地“忘記”自己“教師”的身份,這將使學生產生向心力,從而對體育課產生興趣。
另外,合作意識的強化還表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合作語言”,如“請你當助手”“請你協助”“請你想想辦法”等等。
2.引導學生參與到合作中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提供多種多樣的合作機會。應該說,在教學的各個具體環節中都有學生合作的條件,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善于引導。
三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創新帶動學習的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之一。對學生的興趣激發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課的情境或是項目進行有意識的安排,這種淺層的興趣激發,維持的時間與整體效果性并不好。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讓學生模仿學習動作遠沒有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新的學習方法來興趣更強、效果更好。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堅持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小主人”,才能實現體育教學的優質高效,才能促進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提高;只有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練,培養他們自主、合作、創新的習慣,才能真正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舒達.素質教育全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2]沈建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區體育三位一體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1)
[3]全國體育學院教材.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全面體育院校成人教育協作組編.體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5]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