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學習剪紙娃娃外形以及剪紙花紋的基本知識。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有:(1)知識與技能。啟發學生運用對稱的原理,設計、剪出各種有趣的娃娃。(2)過程與方法。學習正確折疊紙張,運用簡便方法設計紋樣,以及運用正確的制作方法大膽創新。(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剪紙制作剪紙娃娃,提高學生對民間剪紙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感受剪紙作品中的優美線條、有趣的紋樣、審美的情趣;(2)能運用對稱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娃娃以及美麗的花紋裝飾。
難點:(1)理解民間剪紙的寓意;(2)能運用線條連接不斷地設計。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手中有一幅非常有意思的民間剪紙作品,叫做抓髻娃娃。請注意觀察這幅作品,你們發現娃娃手上抓著什么呢?
生:(齊聲)雞。
師:那為什么這個娃娃要抓住這么多雞呢?
生:因為“雞”與吉祥的“吉”字諧音。
師:那么這個娃娃抓住這么多雞,是想表達抓住什么?
生:抓住吉祥。
師:沒錯,非常好。那這是有寓意的民間剪紙作品,你們覺得有趣嗎?
生:(齊)有趣。
師:還有很多有趣的剪紙娃娃,想不想看一看呢?
生:(齊)想。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有趣的剪紙娃娃”。
(教師板書:“有趣的剪紙娃娃”)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8頁第15課“有趣的剪紙娃娃”。仔細地看看每個作品,你們找一找都有什么特點?
生:(看課本)
師:請同學們來說一說這些剪紙娃娃有什么特點呢?
生:我發現這些娃娃都是用對稱剪的方式剪的。
生:這些娃娃是幻想出來的,我看到了哪吒。
生:它們身上有很多花紋,還有各式各樣的外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還能看到娃娃臉上表情非常特殊,還很夸張。
生:對!
(教師板書:對稱美、外形美、花紋美)
小結分析: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我以剪紙作品“抓髻娃娃”的欣賞來引出主題——“有趣的剪紙娃娃”;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藝術,進一步提高審美品位、提升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復習鋪墊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些有趣的剪紙娃娃嗎?
生:(齊)喜歡。
師:課前同學們也自己嘗試使用對稱剪的方式塑造了自己的剪紙娃娃。回憶一下,這個娃娃分為幾個步驟來剪呢?是先剪眼睛嗎?(邊講邊對折彩紙演示)
生:不是,先剪娃娃的外形。
師:然后呢?
生:花紋。
師:花紋包括?
生:眼睛、鼻子、娃娃衣服的花紋等等。
師:那么主要是分幾個部分來完成呢?
生:三個部分:外形、五官、花紋。(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在剪這三個部分都遇到了什么問題?和小組的成員一起分享你剪的娃娃,說一說你遇到的問題,想一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小結分析:教師通過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帶領學生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打下基礎。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理順了制作剪紙娃娃的基本流程,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
2.剪紙娃娃外形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說說外形部分。哪個小組來講一講,你們所遇到的問題及相應解決的方法?
生:(小組紛紛舉手)
師:請第二組的同學上來。
(第二組6位同學上講臺,站成一排。)
生:我在剪這個娃娃的時候剪小了。
生:剪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剪斷了。
生:我是把娃娃的辮子剪斷了。
師:你們說得真好,那么你們有解決的方法嗎?
生:有。
生:剪小了,我們就要畫大一點
師:哪位“小老師”可以給大家演示一下呢?
生:可以。先把紙對折……(使用投影儀,邊講邊演示)
師:為什么要先把紙對折呢?
生:因為娃娃是對稱的,我們對折,然后畫一半的娃娃……
師:在哪邊畫呢?是能打開的這邊嗎?還是紙的中軸線這邊?
生:(邊說邊畫)中軸線這邊,然后要頂紙邊畫大,剪出來才大。
師:好的,謝謝這位“小老師”。我們再看看還有什么問題嗎?是不是可以開始剪了?
生:手太細了,腳也細了。
師:那會怎么樣?
生:容易斷掉。
師:哪位同學幫忙改一改呢?
(學生舉手,教師請一位學生上來。)
生:要把手腳、辮子都畫粗一點。(邊說邊改)
師:很好,謝謝這位同學。那我們可以剪了嗎?
生:可以。
師:謝謝第二組的同學,說得非常棒,請回座位。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這里有幾個剪好外形的娃娃,你們覺得哪個更好看?
(出示幾個外形不一樣的娃娃。)
生:有發型的。
師:這個發型同學們喜歡嗎?為什么?
生:喜歡,因為它很夸張。
師:你們能剪出比它更夸張的發型嗎?
生:(齊)能!
師:好的,現在請同學們將課前畫好的娃娃按照我們剛剛的經驗進行修改,再剪出外形。
(課件播放幾個外形不一樣的娃娃。)
小結分析:在剪紙娃娃的外形剪制教學中,教師通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嘗試,有意識地為學生們制造障礙,然后讓學生探討自己在制作剪紙娃娃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作品。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體驗,學生們積極展開討論和交流,嘗試自己去解決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分享,通過一起修正和完善作品,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印象更為深刻,知識更加牢靠。
3.剪紙娃娃的五官
師:看來同學們都剪好了,請同學們欣賞一下這幾位同學剪好的娃娃。
生:(齊)好看。
師:老師也覺得很好看。這個娃娃的外形剪好了,接下來要剪什么呢?
生:眼睛。
生:鼻子、嘴巴。
師:對了,也就是這個娃娃的五官。
(展示幾個課前學生剪的不成功的五官)
師:請同學們看,這幾個娃娃的五官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怎么辦?
生:(學生舉手)那個娃娃只有一只眼睛。他沒有對折再對折來剪眼睛。
師:你來當當小老師剪一剪眼睛給同學們看,好嗎?
生:好。(學生上臺,使用投影儀,演示剪眼睛。)
師:嘴巴和鼻子也要對折再對折嗎?
生:不用,只要在這條線上剪,對折再對折會出現兩個嘴巴、兩個鼻子。
師:謝謝這位“小老師”。同學們學會剪五官了嗎?
生:(齊)學會了。
師:同學們,五官是表現娃娃不同情感的重要部分,大家可以運用自己的想象,利用不同的五官組合賦予娃娃情感。同學們想不想試一試?
生:(齊)想。
師:好的,請看看課本上的剪紙作品,有多少種不同的五官。找一找,用鉛筆圈出來進行參考,再幫你的娃娃設計一個表情吧。
(課件展示幾個不同表情的娃娃作為參考)
(同學們進行剪五官)
小結分析:第二個環節的主題是娃娃的五官,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有意從學生作品中找出了幾個有待改進的作品,通過展示讓學生們自己觀察找到問題所在。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探討遇到的問題是最好的教學切入點,這一環節教師充分地利用了這一切入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追尋答案。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和興趣,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4.剪紙娃娃的花紋
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棒。這里是同學們剪出來的賦有豐富表情的娃娃,開心的、憤怒的、傷心的……那外形、五官都剪好了,還差什么?
生:(齊)花紋。
師:那么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學過哪些剪紙花紋?請三位同學上來畫一畫。
(學生舉手,教師請三位學生。)
師:下面的同學拿起手,一起來畫一畫。(全班學生一起畫)
師:這幾位同學畫得真好,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這是什么紋?
生:水滴紋、月牙紋、鋸齒紋、柳葉紋、圓形紋……
師:怎么用這些花紋裝飾在剪紙娃娃上呢?哪位同學來當“小老師”?
(學生舉手,教師請學生上臺演示)
生:首先,要先把娃娃對折。在這中軸線上剪。(一邊講一邊剪)
師:(提醒臺下的學生)請同學們注意觀察。
生:這樣打開,你們就可以看到花紋了。
師:很好,謝謝這位“小老師”。那么哪位同學再來演示一下,如果我不僅在中軸線上有花紋,還要在這兩邊,我們應該怎么做?哪位來當小老師?
(學生舉手,教師再請一位學生。)
生:我們對折再對折剪。(邊講邊演示)
師:打開真的兩邊都有花紋了,謝謝這位“小老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里有兩個已經剪好花紋的娃娃,你們覺得哪個更好看?為什么?
生:第二個更好看。因為花紋種類不僅多,而且剪的洞小;第一個剪的洞太大了,鏤空太大,不好看,而且只有一個花紋。
師:說得真好,同學們想不想嘗試一下剪出好看的花紋?
生:(齊)想!
師:好的,請同學幫娃娃剪出漂亮的花紋,開始。
(課件循環展示帶花紋的娃娃,同時播放輕音樂作為背景,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來自由創作。)
小結分析:花紋的裁剪大部分學生都能自主完成,但是依據教學經驗,多數學生只懂得在對稱軸上面進行花紋裁剪,且樣式單一。因此教師先請幾位學生到黑板上展示之前學習過的剪紙花紋,帶動全班同學一起復習鞏固。上講臺展示的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在教師引導下把剪紙花紋裝飾到娃娃身上;通過“小老師”的操作展示,臺下同學觀察思考,全班同學一起嘗試,從而使得學生自主探究發現,讓作品更加豐富多彩。
三 拓展創新
(在學生自由創作環節,教師在學生中間進行指導。在大部分學生完成作品時,收集部分學生的作品,準備展示給學生們欣賞對比。)
師:林老師剛才看了一下,很多同學剪得非常漂亮。比如老師手里這個作品:娃娃臉上用水彩筆畫出了小臉蛋,畫上了眼鏡框,很有意思。同學們觀察看看第二個娃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生:帶著鮮花,還長著翅膀,很夸張。
師:是的,這位同學用不同顏色的彩紙剪出翅膀粘貼在娃娃的背上,還剪出了一朵花,粘貼在娃娃的手上,很有趣對不對?同學們能不能想出更好玩的裝飾?
生:(齊)能。
師:太棒了!那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剪好的娃娃身上加點裝飾再進行夸張化。
小結分析:在創作的環節中,學生們都在進行自主嘗試,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怎么讓這個娃娃更有趣、更漂亮?”讓學生嘗試和學習運用:(1)彩色筆添畫小臉蛋、眼鏡等;(2)粘貼花紋;(3)采用水彩筆畫出花紋等技巧。在展示學生創新作品時,教師鼓勵其他學生學習運用粘貼、組合等方法,嘗試運用夸張等方式大膽創新,讓娃娃變得更有個性、更為多樣。
在自主創作環節,我發現學生常常利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去創作,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行為。美——它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感受和發現美,儲存更多的審美知覺,形成自我審美意識,然后再進一步去表現美、創造美。
四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師:(準備兩個像舞臺一樣的展板,分為8個小組)
師:同學們,在這里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了一個小舞臺。請大家把自己完成的娃娃貼到屬于自己組的小舞臺內。我們馬上就要舉辦選美比賽了,由大家來評選出自己喜歡的剪紙娃娃。
(學生粘貼娃娃)
師:同學們,選美比賽正式開始啦,請各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最喜歡哪個小組的娃娃?為什么?開始。
(學生小組討論)
師:請第六組同學上來。
(第六組排成一排站在展板小舞臺前,一個接一個講。)
師:請第一位同學來說一說。
生:(邊指著邊講)我喜歡第八組的娃娃,特別是這個。因為這個娃娃身上的花紋非常多。
生:我也喜歡第八組的娃娃,他們的娃娃外形很特別。
師:你覺得哪個最特殊?
生:這一個,因為這個娃娃不僅有翅膀,還貼了一頂帽子。
生:我喜歡第三組的這個娃娃,它的發型很好看,有很多辮子。
生:這一個好,因為剪得大,娃娃動作特別。
師:這個娃娃在做什么?
生:在跳舞。
師:那么同學們對舞臺里面的剪紙娃娃有什么小建議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覺得這位同學的娃娃有花紋,但是發型不夠好看,建議他再剪一些辮子貼上。
生:這個娃娃可以用水彩筆畫出小臉蛋、衣服上的花紋。
師:好的,謝謝第六組同學的評價和建議。同學們都說得很好,也提了很多建議,希望課后可以再進行嘗試。舞臺上的娃娃都非常活潑可愛。同學們都非常棒。
小結分析:學習探究嘗試不是學習的唯一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互相“評一評”還是很有幫助的。通過對舞臺上全班同學的剪紙娃娃的觀察、欣賞、比較、分析,學生之間進行自主探究交流,并以小組的形式上臺進行評價講解,最后通過教師的相機引導,讓學生互相之間提出改進建議,從而以鼓勵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 反思小結
師:我們今天學會了什么?
生:我學會了……(學生自主回答)
小結分析:在“有趣的剪紙娃娃”的課程收尾階段,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了小結,從而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總評〗
“有趣的剪紙娃娃”一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通過“有趣的剪紙娃娃”這一主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計娃娃的外形及紋樣裝飾,讓學生在感受外形、紋樣的美感的同時,體會到我國傳統剪紙藝術的精妙。
課程一開始以“抓雞”和“抓髻”這一諧音來導入,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并自然地切入主題——有趣的剪紙娃娃。教師通過欣賞課本的剪紙娃娃來突出剪紙娃娃的幾個重要特點:對稱美、外形美、花紋美;通過讓學生們在課前預習、課中探討、課后總結,讓學生一起討論分享,共同解決問題,掌握對稱剪的技巧,了解和認識外形、五官、花紋的裁剪方式,嘗試去借鑒經驗,自主創新。
如何剪出與眾不同的娃娃外形,怎樣運用學過的剪紙花紋裝飾娃娃,這些是本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欣賞圖片案例、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帶頭示范等方式,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到小舞臺上,展現學生自己的個性,最后讓學生互相品評作品,自我總結經驗,來達到鞏固學習成果的目的。
對于民間剪紙課,筆者的教學觀點是這樣的:輕技巧,重體驗;輕模仿,重創新;一節剪紙課程,解決的問題1~2個足矣,面面俱到,那可能只是神話。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