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重在創新,小學體育教學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從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著眼,科學制定教學目標,運用新理念、新資源、新手段,進行新探索深入挖掘教學潛能,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突出“靈活多變、以人為本”的設計主線,走創新教學之路。
【關鍵詞】小學體育 創新模式 目標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50-01
小學體育教學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努力探索和實踐課堂創新教學,運用新理念、新資源、新手段,進行新探索,深入挖掘教學潛能,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有效課堂,突出“靈活多變、以人為本”的設計主線,走創新教學之路。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踐,針對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一 制定“務實型”教學目標
目標決定行動。教學目標是否科學合理,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目標不夠明確,會讓體育課堂的教學走上“形式主義”,也就使教學很難達到效果。制定一個合適的教學目標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一個有效的方法。
制定教學目標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先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再從教材的角度探析。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根據學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結合教學目標的結果情形,可以用動詞體現程度的差異性,如:初步掌握、進一步掌握或者熟練掌握等,也可以通過具體的量詞或者百分數去體現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預設教學結果的情形,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存在生成性的發展。制定“務實型”教學目標,要作為教學結果情形的底線而設定,是教學結果的起碼要求。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體育提出了四點課程價值內容,即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及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由此可見,單純的教師布置任務與課堂游戲并不符合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我們要明確每堂課或每個季度,甚至每學期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從而一步步實現“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養成運動習慣,訓練起相應的運動技巧”等長久目標。
二 選擇“多樣性”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設計是教學的主要部分之一。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是:課程內容空洞,學生沒掌握實際內容,內容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學生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嘗試做以下努力:
1.選擇有利于目標課堂實現的教學內容,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如投擲類的教學內容,學生要正確掌握投擲壘球的揮臂動作。在具體教學時,可以用甩繩、小皮球等輕的東西投擲練習,這樣安全性高,起步也較容易。教學內容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這些內容在課堂上好操作,也具有實效性。
2.選擇適應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體能、學習能力、肢體協調性等能力有限,在選擇教學內容之前,要分析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的體育愛好、實踐能力等。如在原地雙手向前拋實心球的訓練課中,由于實心球對于某些學生有危險性且較難,可以利用廢舊報紙,讓學生將報紙團成圓球向前拋擲、攬在胸前奔跑,達到安全、樂趣與學習共存的目的。
三 采用“靈活性”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一門大學問。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老師有依賴感以及強烈的信任感,教師的正確引導會對小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重視傳遞知識和信息的方式方法。體育課上,我們可以靈活采用體驗成功法、倡導競爭法、互助學習法、學生自主設計法等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
如制定彈性標準,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當獲得勝利時,這種成功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再如學生的特點是爭強求勝,渴求表現自己。在教學中要創設競爭的情境,提供競爭的機會,讓他們在競爭中展示自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競爭法是諸多方法中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也可創新課程內容。如游戲“火車過山洞”,規則是參加游戲者排成幾隊,然后將籃球從隊首經胯下傳到隊尾。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將這個游戲進行改編,組與組之間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設法創編出有新意、有趣味、具有開拓精神的游戲。同學們經過思考、討論和選擇,創編了將球從頭上傳過的“機器傳送帶”(將球從頭上、胯下交替后傳)以及“潛龍過江”等游戲。
總之,要將創新精神融入到體育教學,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教學的探索和改進,從而有效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金春.淺議體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2(2)
[2]吳健.體育課教學目標敘寫的問題分析及其矯正[J].中國學校體育雜志,2010(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