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不斷地提升著自己教與學的理念與方式。對于小學音樂課堂來說,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大大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課時比例,以期讓學生在積極有效的參與、體驗、探究中悄然提升音樂素養,形成音樂能力。如何優化課堂實踐的活動方式,提升課堂實踐的活動效果,是小學音樂教師不竭思考的永恒課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 實踐活動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51-01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學科的教學活動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淡化相關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更應該讓學生多接觸、體驗、參與具體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化具體的知識認知,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與能力。實施課改以來,筆者在具體的音樂教學過程中積極踐行這一教學理念,并對如何優化音樂課堂實踐活動頗有感觸。現提供如下思考,望引起各位同仁的注意,并期待大家批評指教。
一 課堂實踐活動設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古語云:“樂其道,善其事。”音樂學習亦如此,況且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有意注意與自我控制能力尚不足,是否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致往往決定著課堂實踐的成敗。鑒于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實踐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多思考怎樣讓學生能夠順利進入活動情境,從而高效達成課堂目標。
筆者在講授“走進舞蹈世界”一課時,本節課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難度,便精心制作了一個課件,鏈接了一段關于錢塘江漲潮時的視頻畫面。那磅礴的氣勢,撼人心魄的聲響強烈地震撼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有幾名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在滾滾浪潮浩瀚奔騰的氣氛中隨潮漲潮落扭動著身體,活動著四肢。于是,筆者鼓勵學生大膽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現漲潮、退潮時的宏偉場面。一下子,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大膽想象,相互啟發,還交流討論,創編了不少天真可愛、形象生動的模仿動作。在學生這些自發動作的基礎上,筆者結合自己準備的舞蹈動作,還有教材課件中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了自然地交融與優化,順利突破了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了舞蹈動作是用來形象再現自然世界,表達內心活動這一基本內涵。
二 因勢利導,有效把握課堂實踐中的動態生成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營造活潑溫馨的課堂氛圍,組織積極有效的課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接觸、練習、探究各種形式的音樂知識與表現形式;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勢利導,充分利用課堂活動中的動態生成,為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供汩汩源泉。
教學《小雨沙沙沙》這一歌曲時,筆者在順利導入新課后,突破演唱中強弱力度的控制這一教學難點后,總結:“從這首歌里,我們知道了小雨沙沙沙地落下,滋潤了禾苗和花朵,也喚醒了小魚和青蛙……”“老師,小雨也會落在我們學校里,我們全體學生樂哈哈。”一名學生突然站起來,模仿歌詞冒出了一句非常詩意的句子。課堂上,我沒有指責這名學生的唐突,而是肯定了這名學生在歌曲音樂中所感受到的春天的美好,贊揚了他所說的詞句之美與歌詞不分伯仲,并鼓勵其他學生也展開自己的想象,說說春天的小雨還會落在哪里,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并自己演唱。結果,孩子們不但編得精彩、唱得準確,而且還主動用沙錘、鈴鼓、響板等打擊樂器伴奏,有的甚至還即興創編了幾個舞蹈動作伴舞,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
三 有效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
當前的小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說一不二、唯我獨尊的性格特點在音樂課堂中也體現得尤為明顯。為了有效彌補這一不足,筆者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合作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取長補短,提升課堂活動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習慣,在合作中增強他們的集體觀念與團隊意識。
在進行《龜兔賽跑》欣賞教學時,我組織班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相互合作,表演音樂故事,并采取了組間競爭的方式進行展示。活動中,主角、配角要講究寬容理解,相互映襯,不但“烏龜”和“兔子”演唱得聲情并茂,而且“小熊裁判”“小猴觀眾”們也都一絲不茍,傾情投入,為整節課堂增色不少。活動結束,我發現,學生們在合作中還懂得了謙讓、包容、互幫互助等人文精神,產生了良好的德育效果,這正是課程改革活動所希望的。
總之,新課標,新教材給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極大的探索與創造的空間,在具體的音樂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積極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拓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實踐活動迸發出強大的魅力,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海麗.提升音樂課堂中學生實踐活動有效性的反思與初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3(1)
[2]田小霞.初中音樂教學第二課堂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教學版),2012(1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