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成才的必要保證,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在幼兒時就開始培養。本文將針對幼兒的一些特性,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有所幫助。
【關鍵詞】家庭 幼兒園 行為習慣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58-02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國際之間、地區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這種競爭意識對學生的影響極為深遠。幼兒時期,兒童的心理還沒有成熟,在為人處世等方面需要大人進行后天培養,這個時期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好時期。家長與老師需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行為習慣的榜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 家庭與幼兒園在幼兒行為習慣培養中的重要性
孩子在幼兒階段與父母的交往時間最多,接觸的環境以家庭為主,家庭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好壞,是決定一個孩子能否正確看待事物的基礎,若是家長在此時沒有對兒童進行恰當的教育,那么兒童在以后成長的道路上就會走很多彎路,這對他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也會產生影響。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從出生開始,父母便開始了與兒童的對話,父母通過自己的行為與語言在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兒童。幼兒階段的兒童大腦的健全程度已接近常人,只是語言能力沒有完全形成導致了他在行為上的幼稚。針對幼兒特殊的心理與生理特性,父母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以身試教”,用自己的行為活動來對兒童進行無聲的教育。
當兒童長大一點后,家長便會把他們送到幼兒園,幼兒園就與家長一起進行對幼兒的教育與培養。這一時期,孩子像上學一樣,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里度過,幼兒園的老師充當著家長的角色。幼兒園是兒童邁出家庭的第一步,這是幼兒與社會接觸的第一個陌生環境,此時的幼兒雖然在心理上略有發展,但仍舊不成熟,是非觀也沒有建立起來,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與教育。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這里有很多小朋友,不像兒童在家里時只有一個人,因而如何接受這樣的變化就變得尤為重要。正因為幼兒園時期,幼兒園里會有很多小伙伴一起,這樣才能擺脫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對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老師與家長的密切合作,根據各自的環境不同、分工不同進行有效的分工協作。孩子白天在幼兒園期間,老師從行為習慣方面著重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引導;當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中,需要家長對行為與習慣進行督促,對于不良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幼兒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時期,家長應配合老師與幼兒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雖然大多數的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因種種原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家長應重視起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并積極配合老師進行輔助教育。
二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措施
1.老師與家長分工配合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所有人都以兒童為中心,父母與長輩往往會對兒童過度寵愛而沒有對其進行必要的教育,這對兒童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孩子因為家里人的過度溺愛而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幼兒階段的孩子在生理與心理方面的變化,需要家長與學校進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與精力,兒童在幼兒園里的教育對于他們來說有約束力,但由于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而難以持久,需要家長在家庭里進行督促與糾正。
兒童在幼兒園里,老師教育孩子要保護公物、愛護學校的桌椅;保持干凈、整潔,對教室的衛生要積極進行清掃;在學校里,孩子在老師的督促與其他小朋友完成,但是當他們回到家里之后,由于家人的溺愛,就不讓他們動手,那么幼兒園的教育就成了一紙空文,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里讓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對他的一些行為進行鼓勵與督促,那么在家長與幼兒園的共同努力之下,兒童良好行為的形成就變得順利。
此外,在家庭方面。家長應給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保持家里的清潔,讓孩子在一個整潔、安靜、有文化的環境中成長,這對于孩子性格的塑造是極為重要的。老師應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老師可以建立家長聯系冊、成長手冊等,讓家長加入到兒童成長的教育行列中來,老師與家長形成合力。老師還可以定期向家長匯報兒童在幼兒園的情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便家長知道自家孩子的優點與不足。總之,家園合作需要老師與家長的不斷溝通,雙方要站在同一個出發點上思考問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2.榜樣教育
幼兒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他們的行為也受到環境、家人與幼兒園的影響。一個兒童的行為與思想與身邊的人分不開,父母與老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家園合作的教育方式,講究的是榜樣教育,家長與老師應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這是一種最為直接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中,父母注意自己在子女前的言行。兒童正處于學習階段,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大部分都是通過身邊的環境和人來學習。幼兒期的孩子是沒有非觀念的,他們不能分辨是非,極強的模仿能力會讓他們隨著父母與身邊人的行為去學習。因而,父母在家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兒童在一個良好、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這對于塑造他們性格、行為習慣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幼兒園的教育中,老師也起著表率作用。如果老師教育孩子要誠實守信,但是老師卻不能做到守信用,答應給學生獎勵而沒有做到,那么在兒童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錯誤的價值觀。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偉大與高尚的,兒童會把老師的行為當成正確的行為去模仿,如果老師的行為并沒有符合他教育孩子所應使用的言辭,那么這種教育極其失敗。
此外,家園合作的方式還有很多,如老師要進行正確的指導、家長積極進行配合等,這里不再一一贅述。但是在進行家園合作時,老師與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能力,讓他們將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以堅持,不要半途而廢。持之以恒的堅持,加之老師與家長的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將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何紅漫、鄧麗霞.順應時代要求,建立新型家園合作關系的實踐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9(3)
[2]閆敏姣.淺談影響家園合作的因素及作用[J].才智,2009(7)
[3]陳炫彤.應注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9(40)
[4]叢霞.如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J].才智,2011(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