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發展,對于幼兒園教育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幼兒園小朋友的學習內容愈來愈趨向小學化。這對幼兒園兒童的成長是有害的,本文將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其弊端,并提出可行的對策,希望能對幼兒園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71-02
由于我國經濟、政治全球化趨勢的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逐漸加大。這種競爭意識在教育領域早有體現,如小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兒童參加各種培訓班等,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家長望子成龍與幼兒園競爭壓力的增加,很多幼兒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一日課程安排參照小學的課程安排,加重了兒童的負擔。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使得兒童像小學生一樣開始了全面而系統的教學課程,這種教育方式急功近利,違背了這一階段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長。社會的壓力及學校間的競爭,是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來展開論述,將其危害、原因以及解決對策進行了剖析,希望能對幼兒園教育有所幫助。
一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
小朋友第一次來到幼兒園這種公共集體的環境中,他們對社會、人際交往還不了解,因而幼兒園對兒童性格培養、人際關系發展、能力與天賦的挖掘極其重要。在幼兒園的教育階段,開始為他們制訂學習計劃,顯然這種教育傾向是不健康的,它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本文將從幾個方面簡要進行分析。
1.不利于幼兒能力的發掘
兒童正處于長身體、長智力的時期。幼兒園階段的兒童,他們的大腦處于欠發掘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如果得到適當的教育,他們的潛能被發掘出來。如很多兒童喜歡看動畫片,從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沒有來自社會定式與經驗限制他們,想象力的發掘則在于老師與家長適當的訓練方法。若在兒童階段對他們進行興趣培養,讓他們愛上這門藝術,他們在長大之后則會自主進行學習。但是現在的幼兒園教育沒有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而是直接給學生安排一些藝術培訓班,失去了設立特長班本來的意義。
兒童時期,學校與家長應針對兒童的全面發展,不應只看重學習成績。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導致老師與家長只針對一門藝術或學習科目進行訓練,并沒有針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發掘與培養,這對兒童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沒有好處。
2.不利于兒童積極、健康的性格的培養
幼兒時期的兒童,正處于身體發育、心理成熟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身體機能極為脆弱,因而,國家教育部根據兒童的特殊身心情況實行了幼兒園教育。但是,近年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使得越來越多的兒童失去了享受快樂童年的權力,受到學習、升學的壓力,每日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這對于他們身體與心理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幼兒園小學化的教育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兒童失去了快樂的童年,他們愛玩的天性得到了抑制。童年時期的他們是十分愛玩、愛鬧的,他們是在游玩的過程中形成性格、人際交往的最初模型。但是小學化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每天都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沒有時間與精力與小朋友進行交流與溝通,久而久之,兒童的性格將會受到影響,不利于他們健康、積極性格的形成。
二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形成的原因
步入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兒童的教育問題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園建設也得到了全面的進步。但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競爭意識也越來越膨脹,這種意識已波及幼兒園。為了在社會的同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幼兒園利用各種手段來擴大生源。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是在教育行業競爭下的畸形結果。
我國倡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培養,國家教育部與學校提倡進行素質教育,要求學校與老師全面發展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但是由于考試制度沒有進行深入改革,素質教育實施不徹底。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就是一個重要的表現方面。
在我國,應試教育已在大多數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家長普遍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捷足先登”,在幼兒園時期,家長與學校便開始為孩子的學業計劃起來,這種競爭意識的存在,是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希望兒童在幼兒園期間,能讓孩子得到全面、系統的學習,保證孩子能順利進入一個教學質量較高的小學。家長的這種訴求,使得幼兒園的老師們開始為家長的需求“努力”,只有迎合了家長的需求,幼兒園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而家長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需求,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國的應試考試制度,“一張試卷定天下”導致老師與家長減輕了兒童素質教育、性格、能力開發的重視。
三 改善對策
針對我國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小學化傾向,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幼兒園教育的正常化有所幫助。
1.社會方面
政府與教育部門應重視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小學化傾向問題,并對這一現象進行改善,從宏觀上起到約束的作用。
政府與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使用的教材、教具等方面的監管,對于那些小學化傾向的教學模式給予制止,使得幼兒園按照正常的模式發展。從而達到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全面素質教育發展的目標。
2.老師方面
幼兒園老師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老師的思想將影響兒童思想的形成,轉變觀念、思想,才能讓幼兒園的兒童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對兒童進行切合實際的教育。幼兒園的老師應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舞蹈、繪畫、演講等活動。此外,老師還應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使自己對幼兒園教育更加重視起來。
3.家長方面
思想與觀念的轉變對于家長來說尤為重要。這時幼兒園“家長課堂”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應不定期地對家長進行教育理念的教育,讓家長認識到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讓家長對幼兒園的需求改變,不再以提高學習成績為目標,而應讓家長意識到幼兒園教育對素質教育、綜合能力訓練的重要性。此外,作為家長自身,也應自覺地進行學前兒童教育的培訓,通過閱讀學前教育方面的書籍,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思考幼兒園教育。
參考文獻
[1]陳北燕.幼兒園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淺談學前教育小學傾向化及相關對策[J].科技信息,2010(3)
[2]孫麗娟.童謠: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一劑良方[J].教育科研論壇,2010(6)
[3]鄧曉芒.大人的幼兒園[J].南風窗,2010(9)
[4]高曉敏.兒童自制玩具活動的開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