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形下,創業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選擇,就此本文針對湖北省財經類高校的大學生創業現狀做了問卷調查,運用對比分析法、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等多種方法來分析各方面因素對財經類高校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創業 湖北省財經類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07-02
一 引言
在高校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形下,本研究小組對湖北省財經類高校的大學生創業現狀做了問卷調查,了解到財經類高校大學生在創業中的資金、社會關系、實踐經驗、團隊合作、創業培訓知識等方面存在困難,基于對這些困難產生的原因的思考以及湖北省財經類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的分析,提出相關建議。
二 大學生創業現狀
1.大學生對創業的態度
目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還比較淡薄,調查問卷顯示,有44.12%的學生考慮過自主創業,但是不知道怎么操作,42.86%的學生沒有考慮過自主創業,他們覺得就業比較穩定,只有13.02%的學生一直有創業的打算。這種現狀與我國創業教育薄弱有關,缺乏創業教育思想的指導,高等教育在培養模式上搞統一的剛性教育計劃;在內容上,以專業為中心,以行業為目標,知識結構單一。
2.大學生創業的首要目的
目前,大多數大學生處于被動型創業,在調查問卷中,盡管有57.14%的大學生選擇創業,但他們中36.13%的人選擇創業是為了掙錢,28.99%是為了解決就業。正如《西方經濟學》中說,人性的最低層欲望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而人們通過經濟活動通常優先滿足最低層欲望。
3.大學生創業地點的選擇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艱難的歷程,需要來自各方的支持,調查結果顯示,60.50%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家鄉或者自己就讀的大學所在城市開始自己的創業之旅。而選擇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占31.09%,極少的大學生有向西部開拓自己事業的打算。說明大學生更加愿意在自己熟悉度高的城市或行業發達、經濟發達、機會相對較多的城市開拓自己的事業。在熟悉了解的地方開始自己的創業有很多便利:自己的家鄉可能會更加安定、安全,在自己的家鄉或自己大學的所在城市,一方面熟悉當地政府的相關政策,熟悉所在地市場情況,更方便自己業務的開展,事業的拓展;另一方面自己的朋友、家人也更多,熟悉的人會更多,得到的支持也更多。
4.大學生創業的男女比例
由于財經類高校學生普遍是女多男少,為了不影響大學生創業的男女比例的調查結果,我們的問卷調查對象男女各占一半。問卷顯示在選擇創業的大學生中男生占62.41%,女生占37.59%。很明顯,男生創業的意向高于女生。
5.大學生創業行業的選擇
總體來說,74.2%的創業大學生是在第三產業創業,20.8%的人是在第二產業創業,只有5%的人是在第一產業創業。男女大學生創業的行業分布差別較大,男大學生創業聚集程度較高的五個行業依次是: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32.4%)、工業(13.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0.8%)、建筑業(9.5%)、批發零售業(9.5%)。女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22.2%)、批發和零售業(22.2%)、工業(14.8%)、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4.8%)衛生和社會保障及社會福利(14.8%)。
三 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創業概念不清
劉建鈞說,只有通過創建企業這種意義上的企業組織管理體系創新來實現創新成果商業化才算得上是創業活動。71.43%的學生說只要開創一份事業都可以叫創業(如小餐館、小商店、補習社等),5.88%的人認為開發一項前沿科技項目(如網頁制作、軟件開發等),實質上這只能算得上創新,還有6.72%的人對創業概念選擇了其他選項,僅有15.97%的同學清楚創業的概念。這與我國創業教育滯后有關,高校應該加強創業培訓,發揮對大學生創業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其中包括創業指導、客戶聯系、社會溝通等,有利于學校進一步改進創業教育,使其更加規范、更加適用。
2.創業價值觀不成熟
大學生的創業價值觀不成熟,調查顯示36.13%的學生把賺錢當作創業的首要目的,28.99%的學生認為創業就是為了解決就業,只有27.73%的人認為創業是為了挑戰自我,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絕大多數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到創業的真正價值。目前,創業型經濟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主導經濟形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創業型經濟強調創新和創業,其經濟效益更高,是一國經濟可持續高速發展的基礎,也是獲得更多國際競爭優勢的保障。創業的大學生對目前的創業形勢不甚了解,對創業所需要的素質條件不清楚。大學生要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者,應該合理運用已有的資源設備充分掌握外部環境,應該充分了解創業必備的素質,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制定長遠的目標,達到另一個層次的思維高度。
3.創業教育滯后
我國創業教育相對落后,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經常請創業成功人士或創業領域專家開設講座,開設了創業教育選修課或必修課,以及設立了創業指導機構提供服務的學校只有30%左右,建設創業實踐基地和舉辦創業大賽的比較少。大學生對高校創業教育評價不高,筆者的調查顯示,44.12%的學生認為高校創業教育雷聲大、雨點小,21.06%的學生認為雖然輔導員在講,可惜空對空,26.63%的學生認為專業老師講的課對創業適用性不強。創業教育的理論教學與創業實踐教育脫節,兩者之間沒能有效地結合起來。這也反映了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為大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豐富、實用的創業教育環境。應該加強高校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落到實處,不要空對空。
4.創業經驗缺乏
缺乏經驗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困難之一,經過調查發現,高達77.31%的人愿意選擇一個有經驗的人一起創業,8.4%的人選擇同齡人一起創業,11.34%的人選有資金基礎的人一起創業,僅有2.94%的人愿意選學歷高的人一起創業,這說明學歷高并不能代表能力強,并不意味著創業能力強,創業經驗豐富。大學生創業者缺少與實務型企業家交流的機會,缺少企業家精神的熏陶和創業管理經驗的指導。大學生創業經驗相對缺乏,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高。
5.創業資金匱乏
大學生一般沒有資金來源,創業資金靠自籌畢竟有限,針對大學生創業,國家出臺了各種有利的政策,但一方面這些政策并不全面,另一方面這些政策的實施有許多“瓶頸”。再者,一些政策的實施會涉及其他政策系統,而整個鏈條還不夠完整。政府應該大力給予資金支持,建立信用服務體系,為大學生提供信用記錄,設立創業基金,發放創業貸款,政府可以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創業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還可以提供創業保險,讓大學生無后顧之憂。
四 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建議
學校應該設立相應的機構提供一定的設備,對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進行教育培訓,方便創業活動的開展,開設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創業案例分析、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市場營銷等相關課程,增強當代大學生對創業形勢的了解。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而不是雷聲大雨點小。高校在開設相應課程時,需要有針對性地開設并且注重學習運用的效果,同學們也應該珍惜對創業課程的學習機會。理論需要聯系實際,因此,和實務型企業家交流的機會顯得格外重要,學校和政府應為創業大學生提供與實業家們溝通的機會以增進企業家精神的熏陶和創業管理經驗的指導,可以獲得更多適用、寶貴的創業經驗而不是紙上談兵。
大學生應該轉變就業意識,做好創業準備,培養正確的創業意識與較強的經營理念。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認識自身優勢與劣勢,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積極了解創業方面的知識,了解相關創業政策,業余時間看相應書籍,參加創業大賽積累經驗,從而有助于全面提高自身的創業實力。
政府應采取多種措施以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國家應出臺相關教育政策以更好地完善當前教育體系,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完善當前社會政策,制定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以解決創業大學生的后顧之憂,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投身于創業之中,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政策環境,另外也可以創設大學生創業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統并加以完善,為大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創業信息服務,提供準確便捷的溝通平臺使大學生的想法得以傳達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以便政府更好地制定相關政策,把握當前大學生創業情況,同時,政策的頒布實施效果也應在溝通平臺上及時反映。
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國家相關職能部門應落實好現有的政策并積極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現存問題進行更正修改,加大創業宣傳力度,提供創業優惠和創業保障;學校也應加強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加強大學生的素質培養,有條件的可以提供創業基地等;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擺正心態,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獨立自主,在每日的生活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加強自身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立安.簡論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現狀與未來[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
[2]楊莉.武漢市大學生創業狀況調查研究[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2)
[3]鹿立、李永玲、崔天去.大學生創業性別視角透視——以山東省威海市為例[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10(3)
[4]饒遠、趙敏敏、李世萍主編.大學生創業理論與實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5]寧小銀、彭杏芳.我國大學生創業問題與對策[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