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日本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及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針對該現狀,提出了可以學習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經驗的建議。我們的理論研究尚處于初期階段,很多的相關問題需要進行深入探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能立足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借鑒日本職業教育改革的經驗,并在付諸實施中有所創新。
【關鍵詞】日本 高等職業教育 改革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16-01
一 日本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概況
日本高等職業教育倡導的是“國際化、多元化、社會化”。“國際化”表明其高等職業教育要與世界接軌,其課程內容緊跟國際教育步伐,并且采用師生互訪、互派留學生、辦學信息交流等多種形式面向國際辦學。“多元化”,首先體現在高等職業教育向縱深發展,即設立高等職業研究生院,其次是樹立終身學習的指導思想,引導高等職業教育向終身教育模式轉化。“社會化”則主要體現在注重“產研學”和“產官學”合作方面。
為保持快速發展,日本高等職業教育采取了加強與普通教育聯系、擴大開放性、接受社會監督、進行課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短期大學主要通過學分可與四年制大學互換,使得畢業生可升入大學繼續學習。高等專門學校則讓畢業生畢業后經過學位授予機構的審查,可獲得準學士稱號,這樣可以拓寬畢業生的出路。專門學校倡導構建“柔軟的”高等教育體系,給予修業四年以上的專門學校畢業生“高度專門士”稱號,在日本“高度專門士”具有研究生的入學資格。
二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現狀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主要是3+2學生(由職高生直接升至高等職業院校)、普高生(通過高考入學)以及單招單考(由招生學校自主命題)等幾種形式。不管是哪種形式,來源都是理論知識掌握得稍顯薄弱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課程改革中較多地應用了“夠用、夠學”的原則。
針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定義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未來的工作標準是“藍領”,即企業生產一線的員工。為了適合這樣的標準,國家倡導學校要“校企合作”。其優勢是學校通過企業反饋與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導向,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更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與之配套的措施有“把企業教師引進來,把學校教師送出去”,前者是讓企業的一線工程師到學校教學或者開展講座,后者是通過“訪問工程師”的形式讓學校的老師參與企業實際項目,獲取項目經驗,引入到未來的教學中。這樣的形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企業的員工盡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缺乏教學經歷,因此授課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同時,學校老師到企業去參加培訓,但畢竟一家企業的技術不能取代整個社會需要的能力,而一段時期的“訪問工程師”往往都是在固定的企業完成的。
學校在辦學中面臨的壓力是“就業”,因此一些省份會把專升本納入到就業率中。而參加專升本考試并且最后能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往往也是在該校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由此可見,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不管在學校學習什么、怎么學習,其高端目標還是要進入本科學習,增加自己就業的籌碼。
三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中的困難及對策
1.高等院校與高等職業院校的銜接不夠
首先,我國的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不夠,高等教育兼顧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普通教育指向人的充分自由發展的非專業教育,具有基礎性、準備性和知識廣泛性,專業教育給予人一定的從事未來職業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從開始提出的“技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到后來的“實用型人才”,再到現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職業院校要與高等院校銜接的唯一正規途徑就是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獲取入學資格,而這樣的學生在學校中屬于鳳毛麟角,因此,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有一定的脫節。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有幾個解決方案:(1)打通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途徑,讓國內部分有實力的技職類院校升格,打通從專科到本科乃至碩士、博士的學習路徑,打造完整的高等職業教育新體系。(2)在高等職業院校開設四年制本科專業,從招生開始即按本科生的要求錄取。(3)在高等職業院校設置準本科學院,選錄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能就讀該學院,經過一年的學習,直接能升入本科院校。(4)讓高等職業院校成為本科院校的下屬學院,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在高等職業學院學完所有的課程,有機會進入本科院校學習。
2.師資培訓需要改革
改變“把企業教師引進來,把學校教師送出去”的政策,因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進一步發展,理論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安排教師資源。基礎理論課可由學校的教師完成,因為學校的老師往往具有碩士以上的學歷或學位,在高等院校受過系統的教育,他們往往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完全勝任高等職業院校的授課工作。而實驗或實訓課程則由企業教師完成,因為他們具備豐富的工程項目經驗,通過課程教學可以將這樣的經驗傳授給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當然,我們在選擇這樣的企業教師的時候,必須考慮他們的工作背景是否適合。
參考文獻
[1]朱莎.日本的職業教育對中國職業教育的啟示[J].民營科技,2008(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