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課和試卷講評課是數學教學的主要課型。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只重視復習課教學設計和階段性檢測,而試卷講評課因沒形成有效地固定模式,備課的隨意性強,讓很多老師只是和學生簡單地對對答案,或又講得過細,效率不高。其實,試卷講評課不僅僅是澄清正誤,分析試題,也能突破難點,診斷糾錯,提升思維,點撥解題思路和技巧,既是對已學知識的歸納延伸,更是對新知學習的有益鋪墊。
一 試卷講評的目的
試卷講評的目的有:(1)分析各個試題考查的目的、所覆蓋的知識點及答題的基本情況;(2)總結好解題的思路與方法,歸納試題的各種解法,并從中比較出最新穎、最簡練的最優解法,從而拓寬學生解題思路,使學生學會尋找解題的捷徑;(3)指出解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典型的錯誤,分析出解題錯誤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題錯誤的措施,使學生以后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4)幫助學生學會對一些較重要的、典型的題目從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并從中總結出解題的方法和規律,讓學生總結解題的思路與方法,歸納試題的各種解法并從中比較出最新穎、最簡練的最優解法,從而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學生找到解題的捷徑;(5)通過講評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理解,有利于以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促進教學成績的提高。
二 試卷講評的方法
第一,易題精講。有些試題是為學生熟練定義、定理、法則等設計的,其目的是強化雙基訓練,這種題涉及的知識點相對較少,難度顯得不大,但這種題往往是綜合題的“墊腳石”,起導向作用。一些大題都是由一些基礎題組合而成的,綜合題其實是基礎題的綜合,因此這些基礎題不可忽視,須正確對待,而今教學中對此類題有兩大誤區:(1)流于形式,一帶而過;(2)事無巨細,喋喋不休,糾纏不清。為防止以上誤區,正確做法是:找出解題的突破口,點撥疏通;看它所反映出的數學思想方法。簡言之,在對它們的講解時,需“精講”,將學生引導到某個知識點上即可。
第二,陳題新講。在講評過程中,部分例題在經過一次講解之后,往往被放置一邊,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輕視舊題,一味求全獵奇,從而走入題海的現象。實際上,好的例題猶如一部名著,可以一講再講,細細揣摩,尤其在復習階段的教學中,將其變化延伸,拓展學生思維,從舊題中挖掘出新意,找出易錯點,留給學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第三,小題大講。有些試題,簡潔易證,但內涵豐富,若能深入挖掘,并加以變化,往往能舉一反三,達到以例代類的效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通過做一題達到會一類的目的。這樣的例題在復習中何樂而不取呢!
第四,多題一講。有些例題,圖形的結構、問題的背景、解決的方法有類似之處,甚至有些題目就是同一題設條件,只是求證結論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因此進行多題一講很有必要。
第五,一題多講。有些試題,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會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說從多個角度去想就會有多種解法。
第六,一題多變。有些試題,題設條件中雖然不同,但思考的方法、解決的途徑卻是相通的。
第七,深題淺講。有些例題,題型新穎,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學生往往對此一籌莫展。
三 試卷講評的課堂駕馭
第一,讓學生的情緒激動起來。教師可以在講評開始時,對較之以前有進步的重點表揚,成績好的充分表揚,成績較差且比以前又有所退步的,也要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對那些思路特別、思想深刻的,把他們的答案投影出來,讓全體學生欣賞,這樣讓所有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長處,從而使他們充滿信心,情緒高漲。
第二,讓學生對解答反思起來。教師應該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并借鑒同學的反思,則對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學習方法調整有著重要作用。
第三,讓學生把知識鏈接起來。一道再好的試題都有其局限性,一套覆蓋面再廣的試卷也會有知識點的遺漏。所以,教師要對試題按知識結構板塊進行梳理,有意識地借助試題引導學生把遺漏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識網絡,使他們無論何時都能迅速判斷和提取相關信息。
四 試卷講評的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1)認真批改試卷,通過批改試卷,了解學生對哪些問題解答的比較好。(2)講評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性、典型性問題加以點撥、剖析。講評切忌面面俱到,不要什么問題都講,不要從第一題講到最后一題,不要把個別學生的問題拿到全班上講,以免浪費大多數學生的時間,引起學生的反感。要做到這一點,課前備課一定要認真,老師提前應仔細地作一下試卷,對每個試題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有大致的了解,要寫好講評教案,要對閱卷過程中收集到的素材進行整理、分析,從中抽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問題進行講評,哪些該粗講,哪些該細講,心中要有數。(3)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講評。(4)課堂評講,切忌不能簡單地與學生校對答案。(5)分析試卷時不要回避老師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6)分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試卷滿分100分的可以分100分、90分、80分、60分幾個檔的要求,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成功感受。
授之以魚,也要授之以漁。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從多方面多角度備課,運用方法技巧和手段指導學生把握規律,進而形成學習的能力,才能給學生真正的“取魚之法”,試卷講評才能上出味道,上出成績。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