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e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原先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它沖擊著我們的課堂,給教學帶來了新的變革。從敬畏——懷疑——堅信——執著,我們在困境中尋找出路,留下了一連串的腳印。
【關鍵詞】e學習 數字化 研究 改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67-02
十五年前,我們的課堂,小黑板加上幻燈片,足矣。十年前,液晶投影儀讓教學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五年內,電子白板、智能終端、平板電腦等教學環境的發展變化之快令人難以置信。如今微信、微博、數字故事等交流無處不在,資源隨手可得。徹底改變了原先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狀態,它沖擊著我們的課堂,給教學帶來新的變革。
我校從2008年起開始著手“e學習”的準備和實驗。幾年來,大家從敬畏——懷疑——堅信——執著,在困境中尋找出路,留下自己一連串腳印。
一 敬畏
1.“e學習”的巨大潛力和優勢讓我們心生敬意
據統計,作為“e學習”發源地的美國,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人數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增長。“e學習”優勢顯著:任何時間、地點都可執行學習計劃;學習者可自由安排學習進度,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不僅提升學習能力,還提高自我管理和監督,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等。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望塵莫及的。
2.“e學習”讓還沒完全準備好的我們心存畏懼
由于學習者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學習,面對開放的內容,我們有多少把握?“e學習”將改變教師作用和師生關系,我們的角色該如何定位?新技術的運用,我們懂多少?又該如何指導學生?翻轉的課堂、云技術、云革命等。這些新生事物讓我們心存畏懼。
人類社會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e學習”已成為必然!我們以語文為突破口,進行大膽的嘗試。
二 懷疑
1.軟硬件基礎對數字化學習的羈絆
第一,“e學習”需要一定的電腦操作應用基礎,對農村鄉鎮學校,計算機學習還沒成為必修課程,家庭電腦的普及率也不高,學生的計算機素養參差不齊。
第二,由于缺乏網絡教學平臺,老師要借助QQ、微博等軟件實現資源共享和交流評價,這些軟件的學習、應用和教學開發需投入大量的精力。
2.現代化學習對傳統寫字的挑戰
“e學習”過程中,學生基本都是在操作電腦,幾乎沒有動筆寫字的機會。而寫字并非“寫寫”那么簡單,無論寫字姿勢,還是書寫習慣、書寫效果,絕不是電腦上打打字,或用手寫輸入就能解決的。
3.視力下降對“e學習”實施的阻撓
有些家長反映,孩子長時間使用電腦,會使視力下降。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各器官、身體機能的發育還不成熟,他們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任何發展都不能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于是,我們再次質疑:“e學習”能被大家廣泛接受嗎?
4.觀念滯后對實驗推進的束縛
“課堂不是教師的講堂,而應該是學生的學堂。”“e學習”的介入,對課堂轉型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學習的革命歸根到底在于教師觀念的變革。
此外,“e學習”在資源和設施方面的投資是傳統學習的1~3倍,學生家庭條件不一,家長能全力支持嗎?“e學習”推廣的可能性有多大?它能走多遠?
三 堅信
1.全力出擊,為“e學習”保駕護航
第一,實驗班先行,強化學生信息素養。我們確立四年級和六年級兩個實驗班,設立電腦必修課;架構了基于DELL終端和天士博平板終端的兩個數字化學習平臺;實現校園網絡全覆蓋,掃除e道路上的障礙。
第二,e團隊共進,練教師“數字”內功。我們著眼“e學習”的長遠發展與建設,形成了以校長為首,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翼的梯級團隊。成立e智慧工作室,構建e項目共同體,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習。
第三,傳統與現實相輝映,堅守“寫字”的執著。現代化的“e學習”和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應該揚長避短,優勢互補。語文聽、說、讀、寫一樣都不能荒廢。我們規定語文課上學生隨堂動筆時間不得少于10分鐘,培養良好書寫習慣和能力被嚴格列入課堂評價細則。
第四,課題引領相伴,e路闊步前行。“先學后教,美的課堂”課題研究推動了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發展。把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學習緊密結合,學習有了更廣闊的天地。
2.學生回應,嘆“e學習”魅力無窮
學生都盼望語文課到e教室上。因為“e”,語文學習變得誘人,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學習的渠道不斷拓展,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互幫互助、合作交流蔚然成風,課堂變得和諧融洽。
四 執著
如今我們一天不談“e”似乎少了些什么;老師們紛紛搶著到數字化教室上課,分享交流。
學生課余時間下載了不少微電影分享,從學習沙畫到表達情緒等,微日記的發表成為流行。甚至班級召開家長會,也有學生提出制作微視頻交流分享。
“e學習”實驗催生了我們很多想法,我們還將研究:基于導學單的自主學習;數字環境下的單元統整;多種媒體參與下的創意表達。我們正努力充實數字化學習庫的資源,努力轉變數字化學習的評價方式。
“e學習”,我們不懈追求……
參考文獻
[1]宋國學.e-學習的理論內涵及實踐價值[J].比較教育研究,2005(5)
[2]涂子沛著.大數據[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蔡林森.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