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更多的是一個師生對話的過程,一個啟發式的過程,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這樣的目標下,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效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承擔的責任。本文分析了目前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實踐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并且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教學 提升教學成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72-02
時代在進步,人們對教育的觀念、認知也在進步,我們的課堂也要隨之前進。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不僅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讓我們反思了傳統教育的缺陷,對人才產生了全新的理解。初中語文是小學語文與高中語文的一個銜接階段,也是學生形成語文能力的關鍵時期。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們要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尋找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誤區
1.老師對自身定位不清,存在“啞巴”課堂
這里所說的啞巴課堂不是指老師講授、學生聽課的“一言堂”,而是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引導和講解。新課改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許多老師理解有所偏頗,認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等于老師的少講或不講。部分老師讓學生對著課文自己閱讀、自己理解,分幾個小組討論,每個小組發言,一節課就結束了,自己完全成了旁觀者。雖然學生的主動性需要激發,主體地位也需要尊重,但沒有老師的指導和監督,初中生難以把握學習的方向,沒有老師的講解學生也難以抓住學習的重點,課堂自然毫無效率可言。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時,我讓學生自由討論課文所傳達的思想是什么。在巡視中,我發現一些小組討論的主題變成了“到底是早上太陽大還是中午太陽大”,有的小組主題變成了“這么一個科學常識怎么孔子都不知道”,討論已嚴重偏離了課堂的主旨。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就要及時參與進來,指導學生從課文中看到孔子實事求是的精神,還有學無止境的道理。
2.過分倚重多媒體,忽視板書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事實上,多媒體教學也確實具有很大的優勢,傳達的信息量大,能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手段來詮釋課文,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但是,多媒體教學也不是萬能的,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如果只使用多媒體,學生往往是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不容易抓住學習的要點。因此,板書教學在新課改之下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文章的情感脈絡等仍需要板書。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還能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學習漢字的正確書寫。
3.小組學習、探究學習走過場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小組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在實踐中,很多語文課堂的小組學習、探究學習都流于形式,追求的是課堂的熱鬧,而不是教學的深度。老師為學生設置的討論問題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簡單的問題沒有討論的價值,復雜的問題由于學生知識面、能力有限也探究不出有深度的內容。分組時也是讓學生自由組合或根據座位分組,沒有考慮到各小組之間的層次性。小組內分工不明確,完全由個別成績較好的學生在主導,探究學習也變成了優等生的專利。學生討論過后就結束了,沒有詳細的點評,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優缺點,進步不明顯。有時,老師就是為了小組討論而小組討論,不管教學內容是否適合探究式學習,人為地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 新課改下如何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成效
1.通過課堂導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一門課感興趣,學習起來效率會更高。課堂導入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通過課堂導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好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語文這門豐富多彩的課堂,我們可根據課文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如一幅畫、一首歌、一個故事等。
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老師可給出蘇州園林的一些圖片,讓學生看看真實的蘇州園林是什么樣的,里面有哪些特別的景致,與我們現代的建筑有哪些不同。也可以通過一篇蘇州園林的導游詞來帶領同學們先“游覽”一遍蘇州園林,然后再進入正式的課文學習,讓學生去了解蘇州園林的布局、布景都有哪些玄機。又如在學習《長征組歌》時,老師可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革命歌曲播放,調動起學生激昂的情緒,讓他們感受革命戰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險的精神。然后再進入課文的學習后,可使學生從情感上較快地進入狀態,教起來也更容易。學習《晏子使楚》時,老師可先給學生介紹一下歷史,讓學生對當時的情況有個大概的了解,從而能夠明白為什么楚國會故意去刁難晏子,也更能體會晏子的機智與不屈。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的特色,老師可根據不同的課文選擇導入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2.重視對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鍛煉
雖然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但基礎能力也不能丟,聽、說、讀、寫的技能是語文學習的基石,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尤其是初中生已開始進入文言文的學習,如果此階段基礎知識不學好,那么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將寸步難行,如??嫉臐h字、成語、古詩詞等的學習。當然,這并不是說要延續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注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老師要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概括,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越來越到位。如在《桃花源記》中,有很多古今異義的詞,如“妻子”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去查閱古漢語詞典,了解“妻子”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在文中的具體意思是什么。了解了古今異義之后,再與學生一起總結文章中有哪些古今異義的詞,我們所學過的文言文中又有哪些。這樣進行總結集中學習之后,我想學生對于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語再也不存在學習難的情況了。同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特殊句式等都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同時,語文教學還要注重“讀”,讓學生將文章讀出來,注意文章的頓句、語音語調、情感等,只有這樣才能算是掌握了一篇課文。
3.注重老師的提問技巧與學生思維的培養
老師的提問對學生起著思維引導的作用,新課改對提問的創新性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老師只有掌握了提問的技巧,才能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可以說,提問影響著課堂的質量與氛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提問要遵循由淺入深、創新、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等原則。如在學習《孔乙己》一文中,課文最后對于孔乙己的結局并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結論,這就給老師的教學留下了廣闊的空間。老師可先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孔乙己是死了還是沒死。學生可根據課文中前面情節的發展說出自己的推理,待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之后,老師再拋出下一個問題,孔乙己這個悲劇的人生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是他自己學術不精沒有得到賞識還是當時的社會呢?當然,每一個問題提出來之后老師都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合理客觀的評價,學生的思維如果有所創新老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學生的觀點明顯偏頗老師也要提出意見,并且給出原因、例子與學生共同探討。一個善于提問的老師不僅能夠激發引導學生思維,還能夠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4.避免走入新課改的誤區
正如上文所說,新課改實行以來是如火如荼,但也有很多老師走入了教學的誤區,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代表老師完全從課堂解放了,如果課堂都交給學生,那還要老師做什么。老師一定要把握課堂的命脈,在主導課堂方向與秩序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讓他們自主探究學習。在探究學習中,老師要為學生選擇內容適合、難度適中的課題,要秉著“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讓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組內要明確分工,定期交換角色,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小組展示之后,老師要對每一個小組、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讓學生知道改進的地方,避免做無用功。同時,并不是每一節課、每一篇課文都要進行小組討論、都要進行探究性學習,老師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安排小組討論,避免流于形式。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知識情感豐富的學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老師要緊緊抓住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語文學科的特色,探尋多樣的、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尋找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將新課改精神落到實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曾祥堅.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5)
[2]朱文東.淺談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應避免的誤區[J].教育界,2012(17)
[3]王世新.新課改下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大觀周刊,2012(1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