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使用新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觀察法等,從備課、講課、課后三部分展開論述。通過對課堂效果和學習成績的對比得出: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新媒體,有利于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突破重難點,有利于加強師生互動,有效加深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擴展學生視野,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空間思維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 高中地理 教學 衛星地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77-02
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如手機短信、網絡電視、聊天平臺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發現,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使用新媒體(網絡電視、智能手機等)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成績。之前有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多媒體(PPT)講課方面,如:魯曉慶、張重陽、肖燕等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淺析》一文、李天佑的《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一文都強調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不足;鄭鍇在《將衛星地圖應用于中學地理》一文中談到了谷歌地球軟件在中學地理中的應用;孔祥梅在《淺議網絡環境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中重點強調了借助網絡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前人的研究更多的是側重于多媒體的某個方面,而本文論述的是新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是除了PPT之外,又將手機、平板電腦、網絡電視等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為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一 新媒體在備課時的應用
1.有助于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突破重難點
教師在備課時利用新媒體搜集與本課有關的信息,從不同角度、多個層面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和鉆研,收集大量優秀的教案、教材分析、課件等資料,結合本地區的現行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鉆研,把握重點內容,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整合新媒體的優秀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制訂能有效提升學生成績的教學思路,并進一步突破重難點。
2.便于教師與學生課前溝通
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備課時“備學生”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課前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等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與溝通,了解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認識程度,并詢問學生對此內容的興趣點,與學生探討該節內容怎樣學習更有利于吸收和消化。提前做好溝通,為講課時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奠定了基礎,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通過備教材和“備學生”,教師掌握了主要的教學內容,明確了重難點,知道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授課做好了充分準備。
3.學生利用新媒體輔助教材預習
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之后,及時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即預習。指導學生以教材為主,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搜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資料、信息,并做好記錄,以備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
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借助新媒體進一步深入認識教材,并探索與本節課相關的內容,從而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
二 新媒體在講課時的應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做好備課工作后,課堂的有效組織才是最關鍵的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又要有掌控課堂秩序的能力。新媒體在課堂上的使用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把課堂有限的時間高效利用起來。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創新,網絡電視(IPTV)的出現與發展,打破了原來定時定點看電視的格局。我們在課堂上可以使用網絡電視來了解更豐富的地理知識。
教師可適時選取放映一些與課堂內容結合較緊密的內容,如《地理中國》“仙山奇景”一期,講四大佛教名山中的普陀山時常會出現佛光。學生看到佛光會產生興趣,通過這期內容,可以從物理學中“衍射”現象和地理學中的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來解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對本節內容認識更加深刻了。
2.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擴展視野
比爾·蓋茨曾說:“信息在你指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看課本或做練習冊,就會覺得枯燥乏味,缺乏學習主動性。如果把一些新技術與教材相聯系并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好,學生既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又開闊了視野,拓展了知識面。
在必修三中“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這節中,內容稍有難度,利用新媒體教學,學生學得輕松且容易掌握。這節課內容是講述新時代的應用型,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難掌握三大技術的應用領域。但在這節課中使用谷歌地球軟件,打開衛星地圖,學生就會被那轉來轉去的地球所吸引,接下來慢慢放大比例尺,學生看到豐富的內容會更加好奇。先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讓學生有了學習的欲望,學生就會主動學習,他們會找想去的地方或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家。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穿插講解遙感理論和GPS,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狀態并掌握學習內容。
3.有利于教師與學生課堂互動
教師在備課時指導學生使用新媒體查找一些資料,搜集與當堂課相關的信息;在課堂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就課外搜集的資料圍繞本節課要講的內容進行交流與討論,起到活躍課堂氣氛,形象、直觀地學習知識的效果。
通過這樣的過程,既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和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營造了課堂的教學氛圍,大大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變成主動參與者。
三 新媒體在課后的應用
1.學生能及時鞏固復習課堂內容
教師可以將一些習題放在網絡平臺上,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及時做練習,迅速鞏固當天所學知識。這樣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自由地分配自己的時間來做練習。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求,在網絡平臺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強化對當堂課的理解和掌握,并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
2.學生可利用多媒體與同學或老師探討問題
在課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借助新媒體這個平臺進行溝通和探討,討論習題的做法、總結習題的規律、討論課堂掌握的內容。
課后談論的形式多種多樣,時間的選取也比較靈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多一些互動,例如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過課余時間使用QQ或微信向老師或同學求解;有些同學覺得上節課某個內容未理解透徹,及時向老師反映,老師作出調整,在下節課就把問題解決。這樣做的好處在于:(1)有利于學生相互討論問題,交換各自的想法和意見,進而提高成績,提升團結協作能力;(2)有助于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對于教學質量的改善和提升有很大幫助。
四 綜述
新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使用,應當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切不可盲目實施。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度,利用新媒體是為了促進教學,切勿本末倒置。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并作出改進,使新媒體更有效地促進地理教學。
參考文獻
[1]魯曉慶、張重陽、肖燕等.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科技信息,2013(20)
[2]李天佑.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科學咨詢,2013(19)
[3]鄭鍇.將衛星地圖應用于中學地理[J].現代交際,2009(7)
[4]孔祥梅.淺議網絡環境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14)
[5]韓梅.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2(4)
[6]姚佳.淺談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改革與開放,2009(5)
[7]袁德龍.高中階段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J].才智,2011(7)
[8]農秋華.中學地理教學要教會學生使用地圖[J].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2013(7)
[9]王紅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地理教學整合初探[J].考試周刊,2012(89)
[10]段麗榮.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價值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11]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張德坤.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