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高三地理復習課中付出多,但效率低。如何才能實現高效課堂呢?本文介紹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三地理復習課中的實施方法,以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收獲與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高三 復習課 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80-02
一 高三地理復習課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的學習效率直接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好壞。然而,在如今的高三課堂上,老師口若懸河、喋喋不休地講個不停,學生沒精打采、昏昏欲睡、效率低下。
仔細觀察課堂中聽課的學生狀態會發現,最不愿意聽課的都是班級中的后進生,他們可能是聽不懂,也可能是不感興趣或自律性差;也有優等生不愿聽課,可能是老師講的內容他們已經會了,不感興趣。
經過不斷地學習和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促進課堂轉型,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教學模式。
二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推動性,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構建小組
科學地編排小組,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提高學習效果。學習小組由學生自愿組成,結合了自身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性格、愛好等條件,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編成以4~5人為單位的6個“異質型合作小組”合作小組,所編排的各小組綜合實力大致相當。
2.設置和培訓組長
組長在小組中起著“領頭羊”“小老師”的作用,應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在小組活動中,由組長布置任務,組織小組成員逐項解決問題,并檢查小組成員的掌握情況。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形成合作探討的習慣
要培養小組內后進生不懂就問的習慣,還要善于追問,以求理解問題的本質,獲得進步。對于組內的優等生,要告訴他們,能把題目做對不一定能講清楚道理,如果能通過你的講解讓同學弄懂問題,你的理解才是深刻的、到位的。
4.學習內容的設置
進行課程整合和教材重構,根據教學目標編制導學案,以一些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將課堂的內容真正串聯起來,使小組活動的要求明確,目標細化。要求學生“寫出”“說出”,以答案或結論的方式呈現,防止偏離話題。
5.學習方式
筆者將高三地理復習課分成“基礎知識”“重點難點突破”“規律方法歸納”“跟蹤訓練”幾個模塊,不同模塊的合作學習方式會有所不同。
“基礎知識”模塊難度較小,以復習過去所學內容為主。優等生幾乎都會,后進生可能有很多不會。學習過程中各小組中的優等生和小組長要充當小老師的作用,根據各組后進生存在的問題,耐心講解,細致輔導,逐項過關。
“重點難點突破”模塊有一定難度,需要小組成員深入探討,共同解決。有不同意見,不要盲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回答以后,同一小組成員可繼續補充、完善答案;在學生回答、補充、糾正、評價的過程中,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熱情,再次產生思維碰撞。
“規律方法歸納”和“跟蹤訓練”主要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歸納總結與運用,也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測與反饋。側重于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由學生匯報、評價。
三 收獲與需要注意的問題
1.小組學習的收獲
第一,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任務的驅動、周圍同學的感染、集體的榮譽感激勵都使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小組活動,每位同學也都有更多的發言機會。面對組內同學,沒有教師權威帶來的發言障礙,心中的壓力無形中就會減輕,讓學生都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小組合作學習讓教師感受到了教的快樂,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的樂趣。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獲得同學老師的肯定,獲得自尊與歸屬,獲得滿足與快樂。小組成員通過相互幫助、合作學習解決了大部分問題,需要老師集中講解的只有少部分或全班同學都不會的問題。
2.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即根據課堂標準、考試要求、課本,制定每節課的訓練目標。訓練目標直接影響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教師的主要精力不再是推動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而是用來推動一個個學生合作小組的學習。
第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用于獨立思考。只有學生先經過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或產生問題后,才有交流的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如果時間不夠,未充分合作交流,會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各學習小組自己組織活動,開展討論,形成結論,教師不要過度參與。學生如有問題,教師先不要直接告知答案,要讓學生在發展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答案。
參考文獻
[1]程愛萍.小組合作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
[2]季麗琴.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5)
[3]莫金蓮.淺談生本教育理念下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和實踐[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8)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