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推動實施中,政治教學的內容日益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需要結合教材中的觀點和知識進行自我分析和理解,感悟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迫切需要老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 政治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83-01
自主學習即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學中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學生通過自覺、積極、獨立地參與教學、習得知識,進而提升能力的過程,它是創造性學習的一種能動狀態。自主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本文中,筆者根據結合個人教學實踐與思考,對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如下淺析。
一 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雖然新課改的展開已有一段時間,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有不少教師未能真正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依舊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重視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依托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互動合作與交流展示的平臺。例如:教學“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采用課堂辯論的教學方式,即在課前鼓勵學生收集資料,課堂上引導學生根據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較獨立的觀點,并在辯論中取長補短,推動課堂教學的展開。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 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唯有真正走進教材、看懂教材,才能談得上對知識的理解;反之,對于教材,如果學生只是走馬觀花,勢必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談不上體驗閱讀的樂趣和意義了。初中政治課程的內容可讀性較強,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對所學的內容從宏觀上進行整體把握,繼而深入挖掘教材中基本的知識點和基本思想教育內涵。當然,在閱讀之前,老師應精心設計相應的問題,以問題引領學生閱讀的方向;并依托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建立起自我理解和認識,引領學生通過相互的交流和溝通,發現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理解差異,從而形成對新知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同時,在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時,老師要用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評價學生的良好表現,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思維品質,并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 引導學生有效提問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彼枷胝握n堂提問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調節教學進程,也不僅僅是為了理解教學內容、學習知識、啟迪思維,更重要的是為了在一種多向互動且開放的狀態中刺激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探討與解決問題,有效達成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學中,恰當運用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以及良好的課堂互動交流的氛圍起促進作用。學生會思如泉涌,口若懸河,問題的答案也更加豐富多彩,有的學生也許難免片面或偏激,但很多卻是對問題縱深延展所產生的璀璨的思想光芒。通過對課堂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教師抓住這些生成性的資源,積極有效地推進課堂教學。
四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矣?!焙献鲗W習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模式之一。在政治教學中,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班情,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力求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節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布置好任務后,讓學生對當地的污染情況進行調查,這樣使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學生經過調查和分析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與全班的同學分享。
五 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老師的責任不僅在于教授知識,更在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初中政治課本中的知識大多比較基礎,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能簡單地只靠背課本,要嘗試把課本的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另外,老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應對考試中的題目,由于政治考試的靈活性比較強,聯系實際的問題比較多,學生很難準確地把握,老師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聯系到實際的能力,逐漸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總之,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老師在課堂上要著力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方式,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陳崇立.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8)
[2]孫雅芳.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1(19):55
[3]徐潔.初中政治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現代交際,2012(6)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