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段時間以來,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就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索。為了改變思想品德課枯燥乏味的現狀,本文主要從改變教法和學法、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等方面對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二年級 思想品德 現代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85-01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二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似乎并不顯著,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缺乏生氣、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教師道理講得多,聯系實際少;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只注重考試成績,平時對學生的行為督促少。為改變這些不適應現代教學的狀況,教師要在教學中通過改變教法和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提高初二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性。
一 改變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想品德課理論性較強,故有其嚴肅性、枯燥性的一面,如若照本宣科,則必然出現“聽者昏昏然的局面”,學生會在這種“悶課”中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任何教學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教學方法。老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分析材料,并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周圍的事情和現象,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因此,在課堂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根據初二教材每一節課的內容特點,該講的講、該交流的交流、該讓學生討論就讓學生討論。
二 改變學法,加強能力培養
針對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自我表現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給他們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在他們爭當課堂“小主人”的同時,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師要注意結合課本知識,從學生身邊的事情中選材,或選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發表看法,從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如在初二上學期教材中講到“尊師愛師”的時候,我采用了學生試講法,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當我宣布這個想法時,很多學生都踴躍欲試報名參加,經過競爭,終于各班有幾位學生脫穎而出。在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是帶著任務去努力完成的,他們為當好“小老師”而多次、主動地鉆研教材,找資料、請教老師,還發動班上同學搜集有關尊師的名言警句、歌曲、故事,最后還進行試教。就這樣,在他們自編自導的一節課中,學生們都密切配合,積極舉手發言,毫不拘束地回答問題,學生是在輕松自如、和諧的氣氛中度過這堂課的。課后,學生還意猶未盡,向老師爭取講課機會。這節課的效果,在期末統考中很明顯地體現出來。考題中有一題:“通過閱讀一段材料,說明我們為什么要尊師?舉例說明我們應該怎樣尊師?”學生回答得很好,尤其是當這節課的主持學生答得更詳細。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教師更要注意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初二學生的學習很大程度是依賴興趣,要提高他們的能力素質,教師必須要切實地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發掘初二教材內在的吸引力,通過搜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事例和法律方面的案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精心設計練習,靈活調控
練習題的設計既要注意題量,又要把握好難易度。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練習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盡量讓學生嘗試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實踐探究題等題型,體會不同題型的特點以及解題的不同要求。在課堂上,教師應準備一些課堂練習,就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又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完成,使學生能及時將所學知識內化。
四 加強課外活動,養成良好習慣
行為養成在初二政治課教育的目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素質教育是強調行為的訓練和養成,做到知行統一。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依靠社會實踐和行為訓練環節。所以,在初二政治課中,對學生適當進行行為訓練、檢查、督促,就成了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延伸和補充,這就是說,要導之以行。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社會實踐內容,如舉辦演講比賽,組織參觀訪問,參加社會實踐勞動,談體會、寫小論文,舉辦辯論會等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例如:在清除街道上的“牛皮癬”回來后,學生在體會中寫道勞動是非常辛苦的,但很必要,是意志的體現,懂得了平時要熱心公益和保護環境。同時,根據新教材的內容,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學完第一課《愛在屋檐下》和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后,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對自己平時如何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進行評價。學完第八課《競爭合作求雙贏》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怎樣才是合理的競爭”演講比賽。學完第三課《男生·女生》后舉辦以“男女同學交往利大還是弊大”為題的辯論會。學完第十課《誠信做人到永遠》舉辦“如何做一個誠信的中學生”手抄報比賽等等。
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在強化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行為實踐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它指導了學生由“知”到“行”的轉化,大大提高了學生行為的規范性、目的性和指導性,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體現了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思想品德教師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相關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的課堂效果。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