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這個時期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關鍵期,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如何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成為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關心的課題。本文主要針對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做了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87-01
一 前言
初中語文是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整體素質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僅僅需要高學歷人才,更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只有依靠創造性教育才可以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在語文課堂上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 初中語文課堂中創造性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成為課堂的重要人物,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顯得十分被動。在課堂上,學生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去學習,學生的思維被限制、被固化,在某種程度上很難去突破,整個語文的教學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受到了壓抑,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大打折扣。
2.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教師對于課堂的準備僅僅限于課前的備課,對于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問題沒有準備,面對一些突發的情況,會措手不及。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學校的教學方式僅限于課堂教學,一些課堂閱讀、學習實踐因為學習時間的沖突而取消,這就使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沒能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
3.作文指導缺乏創新性
作文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卻成為初中語文教師非常頭痛的問題,由于初中生缺乏生活方面的體驗,教師在寫作方面的教學只能局限在理論上,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脫離實際,顯得十分空洞。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寫作興趣受到影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被無情地抹殺。
三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1.實施語文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上教師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可以讓學生更加客觀、辯證地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去訓練,培養學生發揮所長,使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上,教師要多提富有邏輯性的思考題,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誘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課堂上要加強學生思維活動的訓練,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要有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創造性教法與創造性學法
創造教育的質量取決于學生創造能力的高低,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國的教改提出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并培養能力,使學生相互尊重,在課堂上相互配合,提升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學生、教師以及教材通過互動教學組成教學系統的三個主要因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自學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語文能力訓練發展的自然過程,它是一個教與學統一、多邊協作的過程。
教學的氛圍應是以充滿民主、合作、和諧為主題,有效地去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要把握和發揮整體的功能,幫助學生學會獨立學習。教師要以創造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傳授給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思維的求同性和求真性,要對學生萌發的創造性思維加以正確的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帶有創造性,既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問題,對于學生一些有預見性的答案,教師應多給予鼓勵,這時教師應轉變成班集體的一員,讓學生鍛煉評價自己、他人的能力,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氣。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獲取信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不要墨守成規,要讓學生積極地展示自我的個性、創造自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動去探究創新的意識。
3.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踐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思維訓練中,教師應樹立牢固的現代教學觀,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優化科學互動。對于學生的一些好的有創造性的建議,教師應鼓勵學生去實踐,教師可在這個過程中加以爭取的輔導,但要注意實踐主體必須是學生。教師要搞好教學活動與思維能力培養的關系。在教學中運用合理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調節教學中的思維狀態,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四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堅定信念,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創造力的潛質,對學生的培養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地訓練、培養,讓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開發。
參考文獻
[1]姜躍生.新課改形勢下初中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1(6)
[2]韓衛平.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J].科學教育,2008(1)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