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探究模式,突破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模式,是新課程理念要求的體現,具有非常積極的創新意義。它不僅將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發出來,同時,還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本文重點探討了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探究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合作探究 高中語文教學 模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91-01
一 高中語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創新意義
1.突破了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
目前,很多高中教師在高考應試教育模式下,依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手段是機械重復、教學途徑是單向灌輸型的、重點是對知識點的記憶,往往只對學生的應試成績進行過多關注,而對學生能力的發展予以忽視。而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對學生身心發展、能力發展和應試效果充分兼顧,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意義非常重大。
2.合作探究模式是新課程理念要求的體現
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必須真正落實和貫徹這一要求,要給予一定的空間和平臺,充分發展學生的能力。自主探究模式將傳統教學方式中以教師為主,逐漸轉向為一種互動的模式,即向教師引導啟發和學生自主探究的模式轉變,形成課堂教學的良好互動。
3.合作探究模式將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充分地調動起來
相比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合作探究式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需要通過他人的協作或自身的努力才能完成,這樣對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參與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打造的語文教學課堂會更加富有活力。
4.合作探究模式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提升
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包括了情感、能力與知識的全面發展。合作探究模式不僅僅是對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的強化,同時還是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情感,學會與他人合作,實現三維一體化的目標,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夯實基礎。
二 高中語文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關鍵點
1.及時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深入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前提,就是教學設計。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將教師直接講解的設計理念摒棄,實施合作探究模式。在教學設計中,著重體現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思維,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對重難點內容進行學習,還應適時地點撥學生無法獨立完成的環節。語文教師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從灌輸講解的方式,向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轉變,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目標。
2.提供合作學習平臺,搭建教學活動載體
應將平臺和載體的關系處理好,為學生深入學習活動提供保障。首先,應根據合作探究模式的特點,設置專門的小組,實現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小組的幫帶效應。其次,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重難點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改造。設計成思考題,而思考題既是內在線索,可逐步實現整個學習任務,同時也引領學生完成整個探究學習。
3.開展相互合作的學習模式,對集體的學習智慧進行集聚
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應深入分析老師設置的思考題。通過小組每一名成員的獨立分析,再進行交流匯報,開展研討和點評,對學習答案進行完善。而教師應掌握學習進度,對班級語文學習狀況進行了解,幫助學生掃清思維障礙,并指導學生的思維技巧,集體提示小組中出現的共同問題,努力提升學生攻克難題的能力。
4.補充和完善交流匯報,使學習效果得到增強
在自主探究活動結束之后,還需要進一步的甄別和提煉。可安排每一個小組逐個進行匯報和交流。一個小組匯報,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完善。通過學生的互相幫助,彼此進行點評、發言和完善之后,教師再對學習成果進行提煉,進行最終的總結,使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完成。教師還可當堂進行檢測,能夠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更好地掌握。
三 高中語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成效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合作探究模式,創新了傳統的模式,其學習成效是非常顯著的:(1)使高中語文課堂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從以往的沉悶課堂過渡為充滿活力的課堂,由學生單向接受知識轉變為學生積極參與,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充分地調動起來,改變了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促進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2)對學生相互合作的學習習慣進行了培養,使學生養成了探究討論和相互合作的良好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完善。
四 結論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探究模式,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有裨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推廣價值是極強的。
參考文獻
[1]孟麗.高中語文探究式學習的必要性及路徑思考[J].新課程(教師),2010(11)
[2]陳澤宏.淺談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現[J].中學課程資源,2008(9)
[3]王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審美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10(10)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