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描寫和解釋相結合的方法,力求探討語氣副詞“到底”“畢竟”在語義方面的特征,并對兩者進行對比分析,進而找出兩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為語法研究和漢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畢竟 到底 語義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93-02
漢語教學中,語義上具有共性的語氣副詞“畢竟”“到底”屬于較難教的虛詞,兩者在語法意義上存在相互交叉重合之處。現有的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文言常用虛詞》對兩者的釋義多采用互釋的辦法,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有著復雜的關系。例如:(1)到底誰后天去表姐家呢?(≠畢竟)(2)不過,說句不科學的話,誠實到底還是最要緊的(=畢竟)(3)你到底是誰?(≠畢竟)
通過以上例句,不難發現,這兩個詞之間有時可互換,有時不能;那么,兩者之間錯綜復雜的對應關系是怎樣的?句子間又存在著哪些細微的差異呢?而不能互換的句子,又受哪些條件的牽制呢?大多的工具書限于篇幅不可能詳細的論述與辨析,同時也沒能指出基本語義。因此,在參考詞典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北大語料庫,對語氣副詞“到底”“畢竟”的語義進行分析。
一 “到底”的語法意義
第一,強調事物的性質、狀況、特點或原因,用在陳述句或感嘆句中,以此來說明另一情況或結果的出現是順理成章的、合乎情理的。一般情況下,存在或出現這種情況,可從前面強調的內容中推測或預料出來,是意料之中、合乎情理的。例如:(1)到底是站在洋面上的,洋服店的人就多知多懂一些,知道什么是好壞。(2)祥子到底是祥子,祥子拼命跑,還是沒有別人的份兒。(3)老大夫到底有經驗,治好了我多年不愈的過敏性鼻炎。
(3)中的“老大夫”,其經驗特征表明“治好了我多年不愈的過敏性鼻炎”是情理中的事。說話人就是通過“到底”來強調他們是某一類有著這樣或那樣一些性質的人,因而存在或出現相應的情況或觀點。
第二,在陳述句中,強調或說明某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或過程后,終究還是發生了,或強調某種結果終究還是出現了。一般情況下,這種情況或結果的出現要經歷較長的時間,過程也不順利,需經過一番周折或努力之后才能發生或出現,這種結果大多時候是可以通過人為努力或人為控制而得到的,也就是說這種結果具有可控性、終結性。例如:(1)兩方爭執了半天,到底還是握手言和了。(2)祖父像是要沖過去狠狠地踢他,到底還是忍住了。
(1)中用“到底”強調兩方經過了很長的爭執,到最后還是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握手言和了。(2)中用“到底”強調外祖父已非常氣憤,忍無可忍,甚至想狠狠地踢他,但到最后還是控制住自己,忍住沒有去做。
這些句子中的結果都經過了一番努力或曲折,并且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阻力或阻礙,可最終還是實現了,這些結果又都是通過人為努力可以控制得到的。
二 “畢竟”的語法意義
第一,用于陳述句中,強調事物的性質、特點、狀態,強調證實,不管條件怎樣,某事物的根本情況仍未改變,借此來說明存在和產生另外一件事情是合情合理的,并不覺得奇怪。例如:(1)韋迪認為張秀云的最終退出是很正常的,畢竟運動員的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2)王曉東說,“目前,雖然自己的事業在美國得到了發展,但我畢竟是中國人。因此,我對中國的感情是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得了的。”(3)遠離北京了,他們才恍然大悟:北京雖好,不是屬于他們的,他們畢竟是臨泉縣白廟鎮人,他們的命運更多地還是掌握在臨泉縣縣委書記手里。
(1)中強調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且無論如何“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是不會改變的來說明最終退出是很正常的。(2)中“畢竟”強調“我是中國人”這一不變性質,來說明對中國的感情是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得了的。(3)中通過強調他們是“臨泉縣白廟鎮人”這一不可更改的事實,來說明“北京雖好,不是屬于他們的”。
第二,強調某種事情、現象通過一定的過程,最后終于發生、出現了,相當于“終歸”(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日趨減少)。例如:(1)金色的秋天畢竟過去了,冬天已經來臨。(2)“臺獨”分裂的寒流和陰霾,畢竟擋不住兩岸關系改善與發展的苒苒物華。(3)經人介紹后結婚組成的家庭,不能說沒有幸福美滿的,但畢竟是少數,原因在于彼此了解不深不透。
(1)中用“畢竟”來強調秋天最終還是過去了這一最終結果;(2)中用“畢竟”強調擋不住兩岸關系改善與發展的苒苒物華;(3)中“畢竟”來強調經人介紹的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少數。
三 “到底”和“畢竟”的語法意義的對比
第一,都含有“強調事物性質、特點”這一含義,多數時候是通過強調來說明存在和產生另外一件事情是合情合理的,并不覺得奇怪。此時兩者可以互換。如前文所列舉的例句:(1)車遠離北京了,他們恍然大悟:北京雖好,不是屬于他們的,他們畢竟/到底是臨泉縣白廟鎮人,他們的命運更多地還是掌握在臨泉縣縣委書記手里。(2)老大夫到底/畢竟有經驗,治好了我多年不愈的過敏性鼻炎。(3)到底/畢竟是大學生了,我的頭腦比三年前靈活多了,我到車站對面的郵電局去查電話。
第二,強調某種事情或現象最終情況或變化,此時二者通用。例如:(1)“臺獨”分裂的寒流和陰霾,畢竟/到底擋不住兩岸關系改善與發展的苒苒物華。(2)水果和蔬菜的確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纖維素、礦物質和大量水分。但是水果畢竟/到底不是蔬菜,兩者有著許多差異。
需要提及的是:“畢竟”,很少用于這一意義,前面已交代;“到底”所強調的結果一般要經過一番周折,經歷一個過程,但這個結果具有可控性,此結果常常是已經發生、出現了的,而“畢竟”不具有可控性;但須注意的是“到底”很少用于這種用法,但它可替換“畢竟”的這種用法。
第三,“到底”既可以用于陳述句,又可以用于疑問句,表示“深究”,而“畢竟”卻只能用于陳述句中,并且表示說話人對所說話題的一種肯定。例如:(1)小李到底去不去旅游?(≠畢竟)(2)她到底為什么不敢進那間屋子?(≠畢竟)(3)月球上到底有沒有生物?(≠畢竟)
四 結束語
兩者語義上的共同之處在于都強調事物的最終特性來說明存在或出現另一情況或觀點并不奇怪。需要提及的是,“到底”所強調的結果一般要經過一番周折,經歷一個過程,但這個結果具有可控性,此結果常常是已發生、出現了的,而“畢竟”不具有可控性。
參考文獻
[1]馬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王力.中國現代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3]祖人植、任雪梅.“畢竟”的語篇分析[J].中國語文,1997(1)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