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教學是指在具體語境中教學單詞和句型,主張把單詞融入句子中教學,從整體入手,展現給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語篇是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好材料,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
衡量一節語篇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學生的舊知是否被充分挖掘,并與新知有效整合。(2)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合作和探究能力是否得到彰顯。(3)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否得到高效而不是單調地訓練。(4)學生的想象、分析、創造性是否得到體現。(5)學生的學習興趣,說英語的自信心是否得到提升。(6)學生的視野是否得到拓展,語言的綜合素養是否得以提高。
所以,教師在設計語篇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從以上幾個方面去著手,力求開展高效的語篇教學。語篇教學通常采用任務型教學的途徑。任務型教學途徑是一種教學思想,而非具體的教學方法。在實際運用中,任務型教學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視教學任務而定,可簡單、可復雜。一般可分為:Pre-task stage,While-task stage,Post-while stage.在不同的教學過程,實施不同的教學任務。
一 充分利用Pre-task stage,喚起學生新舊知識的圖式,為語篇學埋下鋪墊
這一階段,通常為了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就任務完成所需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文化意識進行準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階段,老師可利用Brainstorm形式來喚起學生的舊知。比如《Helping others》一文。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設計了Brainstorm這個環節。用PPT呈現help這個單詞,問學生,看到help這個單詞,你們能想到什么?學生想到了很多樂于助人的人,想到幫助他人的事情,通過這個小環節。喚醒了學生在頭腦中和help有關的圖式。在這一階段,也可以適當解決文章中的生詞,為語篇的教學掃清障礙。是否充分高效的利用這一階段,是決定語篇教學成敗的關鍵。所以,老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以多樣的形式,喚起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架設一條與新知相聯系的紐帶。
二 扎實利用While-task stage,培養學生綜合的語言素養
While-task stage 就是要對語篇教學進行集中的處理。首先老師對語篇有認真的思考,思考其知識體系、內在結構,并在課前作精心而細致的準備。其次,對語篇的導入很重要。我比較喜歡懸疑式,設計一個懸疑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聽、去讀。當然,這個懸疑式的問題最好能抓住文章的 main idea。懸疑式的問題不一定限定在導入語篇環節。可巧妙利用,貫穿語篇教學始末。再次,教師要注重把聽、說、讀、寫訓練結合起來。有的語篇教學老師只注重對語篇的分析,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有的老師只關注聽或說。而忽略了讀與寫的能力培養。所以,一篇高效的語篇教學,應該能把聽、說、讀、寫有機整合。
三 巧妙利用Post-while stage,培養學生的反省意識,拓寬學生的語言知識
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反省意識,同時延伸課堂教學。在此階段,可根據語篇的內容、教學任務設計一些評價性活動,培養學生的反省意識,也可設計封閉性和開放性問題,深化學生對語篇主旨的理解。如在教完《Helping others》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After reading the story,can you tell us how to be a good citizen?這是個封閉性的問題,當然也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如:Do a charity activity. Helping others is a happy thing. After school,go to the elderly home and do meaningful something for them. 當然,任務的設計應該有可操作性,很多公開課,老師的確也布置了所謂的開放性問題,但這些問題沒有可操作性,也沒有反饋的可能性。所以,老師在設計任務時,不應為布置而布置。只有可操作性的任務,才能真正把英語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后。
總之,要開展高效的語篇教學,老師不僅需要對學生和教材有更多的思考,還要有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勇氣與智慧。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