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一門藝術。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為重點,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不僅要求教師沖破應試教育的壓力,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還要求教師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用心探索創造,充分發揮英語這門課程的特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展學生的視野。
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在英語教學中擴大聽和讀的輸入量,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豐富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使用語言的嘗試,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發展。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學生感知、理解語言教材,充分利用多媒體、掛圖、簡筆畫,借助動作、表情、手勢、角色表演等手段,將教材中設置的情景清晰和準確地再現,使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會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
從教師的方面看,教師要起的是主導作用而不是主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學過程看成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次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都應從“教”的角度喚起學生的“學”,“教”要服務于“學”。
優化教學過程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生命線,教師要研究和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比較,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意語言的交際性、實踐性,興趣多樣化,突出語言的創造性。其次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把各種活動貫穿于英語教學中。為使課堂教學最優化,我們還可以利用表演、想象、韻律、美術、舞蹈等藝術手段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教學方法新穎多樣,使課堂教學活潑愉快。如表演在課堂上的運用,表演是一門藝術形式。英語教學中表演能創造外語環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教學過程情景化、交際化。如在教學職業名稱時,針對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表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學到知識。如想象在課堂上的運用。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這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英語教學應結合學生的語言知識,創設意境,給學生提供想象的機會。
實踐證明,想練結合的教學效果比光練不想更好。如教學賓語從句時,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學生背著書包,手上拿英語書,正走向學校,然后讓學生用I think+that because句型進行造句。學生給出各種不同的答案,在情景交融的語言世界中,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進行了積極的操練,提高了聽說的能力。如韻律在課堂上的運用。韻律教學借助于英語的語調、節奏來傳達對話、課文的真實情感。朗讀對話和課文時,通過韻律去渲染語言的某些成分,構成學生的心理幻覺,培養學生聽說的敏感性。如美術在課堂的運用。從教育學的角度看,美術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手段。風景畫、人物畫、漫畫等都屬于美術的范疇。生動直觀的畫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呆板的課堂教學提供有趣的內容,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還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
總之,只有優化英語教學,才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個性得到更大程度地發展,才能使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學好英語。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