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理念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種新型的素質教育理念。為貫徹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思想啟蒙的關鍵時期,深化對其數學思維意識的培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129-02
數學思維主要是指以系統的數學概念作為基礎,通過運用較為抽象的系統推理及其他判斷方法,分析數學概念所涉及到的各類對象之間的聯系與差別,對思維過程進行反思的思維表現形式。數學思維不同于其他的思維方式,它具有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與批判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它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而且能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必要的數學技能,提升綜合素質。然而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培養的現狀,為了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深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本人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作了粗略實踐。
一 強調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訓練
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積累的初步階段,是打好數學基礎的關鍵。為在教學初期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意識,首先必須強調對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規則的推導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邏輯思維意識,老師需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訓練,讓學生掌握簡單理論知識,為數學思維的培養提供堅實的基礎。以5的乘法口訣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熟記5的乘法口訣,編制乘法口訣,在教學設計時設計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習題,在習題訓練的過程中深化對5的乘法口訣的記憶,引導學生理解口訣的含義,發掘其中的規律,引導學生從簡單的加法規律入手,以5為基數,以倍數遞增將幾個5分別相加,讓學生將其轉化為乘法算式,并得出乘法口訣。如3個5相加,可以用算式表示為:5×3=15,3×5=15,得出口訣“三五十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簡單加法知識作為切入點,發現乘法運算中的規律,強化對數學思維的培養。
其次,在教學中將數學運算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明確學生已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后,提高對計算速度的要求,提升學生思維的敏感度,加強學生對運算準確性的把握。要求學生在老師讀完題后,迅速算出習題結果,或采取卡片教學的形式,將具體的數學運算設計成不同的卡片,讓學生在觀看卡片后快速口算得出答案。為深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老師在口算訓練中融入算法多樣化及優化的教學,采取改變題目條件的方式,讓學生將基礎知識作為重要依托,找到新的解題方法。
再次,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利用改變、創新的教學方式來深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在教學設計中,安排新舊知識之間的對比學習,利用遷移的數學思想降低新知識給學生帶來的難度,將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與題目分析結合起來,為學生打開解題的方向,通過靈活的題型變化來強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 重視對學生思維訓練的設計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一個關鍵是注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老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重視對學生思維訓練的設計,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設計、分層安排,給予學生思維梯度,確保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富有創新性、新穎性,具有一定的層次感,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不同層度的訓練。老師必須抓住孩子好奇心強的特點,精心策劃提問方式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欲望。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薄弱,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不能控制自身的思維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需要重視示范的作用,通過有效的教學示范,使學生受到正確的思維指導。在課程前期設計靈活的數學問題,進行啟發式教育,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跳出例題基本思路解題的誤區,將所學知識作為出發點,探索解題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積極的思考方式,尋找解題的創造性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是推動學生數學思維養成的重要工具。語言作為教學有效信息的載體,在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思維方面有顯著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注重教學語言的錘煉,明確指出學生應關注的重點問題,引導學生解題的突破點,針對學生易犯錯的地方進行特別提醒,強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引導,使學生形成系統、分層的數學思維。
三 將數學思維的培養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直觀的多媒體展示手法也能夠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教材文本范例無法做到生動的呈現,老師需借助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片分解表現,讓學生自主觀察,在課程演示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了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可采取實踐教學的方式,設計豐富的實踐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強化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講解簡單的乘除法運算時,老師設置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向學生提問如“一瓶牛奶3元,媽媽給24元可以買幾瓶牛奶”此類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獨立運算,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 結束語
總之,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從基礎知識的訓練、思維培訓的設計、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等方面出發,從數學概念、規則等理論性較強的抽象知識著手,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運用活潑的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深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徐以成.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生之友(小學版)(快樂童話),2009(7)
[2]吳藝.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提問能力[J].新課程(中旬),2011(10)
[3]駱炳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2(1)
[4]陳長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
〔責任編輯:范可〕